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阴影部分为黄土高原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延安的气候统计图



(1)延安的降水集中在      两月,且多暴雨,这种降水形式多属于       (冷锋/暖锋)雨。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黄土高原的成因。
(3)煤炭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属于      资源,坑口火电站属于      指向型工业。一般而言,开采和使用煤炭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4)描述从兰州一河口一龙门含沙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5)简述西安的城市规模比延安大的原因。
2020-07-2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揭河底”是黄河小北干流(下图)堆积游荡性河道的一种特殊水文现象,表现为河道剧烈的冲刷,大块大块的河床淤积物被洪水掀起,露出水面高达数米,垂直于水流流线形成一道道泥泥墙,铺天盖地,如排山倒海。数小时后,水退滩露,全部洪水归于一个宽仅数百米的槽中。


(1)分析黄河小北干流出现“揭河底”现象的原因。
(2)评价黄河小北干流“揭河底”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
(3)针对“揭河底”现象造成的危害,请说出应对措施。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路、铁路等建成后,要对施工后的道路两侧坡面进行工程加固,再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来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于2009年4月构建了G85成渝高速永川段试验区,在试验区内分别构建了草本、灌木,乔木、草-灌一乔混合四种初始乡土植被类型,并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图a为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差异,指数越大,物种越丰富;图b为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的产沙漠数的变化差异,模数越大,产沙量越大。


(1)概括试验期间四类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2)实验显示草-灌-乔混合型边坡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强,试分析原因。
(3)道路两侧的边坡治理早期应以种植草本植物为主,试说明理由。
2020-05-23更新 | 593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新教材人教版必修1)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图甲)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鱼鳞坑是该地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之一。鱼鳞坑是在较陡的山地上,有序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成“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图乙)。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能力,再加上植树造林,可保土、保水、保肥。


                                                                        
(1)用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各地理要素的变化。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鱼鳞坑能保土、保水、保肥的原因。
(3)黄土高原地区鱼鳞坑等生态整地方式初见成效,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说出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条件,并推断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的发展变化情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摆动频繁的直接原因是(       
A.流经山陕峡谷中,河床狭窄B.黄河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C.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D.此段黄河汇入河流多
2.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3.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可能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降水量增多D.地下径流增多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
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
2020-01-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下图表示黄河花园口站上世纪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的变化范围。产生图示水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B.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轻
C.修建水库,灌溉面积扩大D.河床淤积抬升,河流流速减慢
2019-09-2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元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8 .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技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为该模式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水土流失B.提高土壤肥力C.扩大土地面积D.减少水分蒸发
2.春播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风蚀B.增强太阳辐射C.提高地温D.防止水土流失

9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地貌总的特征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现在沟谷密度(单位面积的沟谷总长度)和地面分割度(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数)两项数值很高。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A戈壁       B沙漠       C黄土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黄土高原的主导地质作用以及形成目前非常破碎的地表特征的地质作用 分别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D.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大小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B.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C.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D.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2019-08-19更新 | 1019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人教版必修1)

10 .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
2.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谷子B.小麦C.棉花D.甘蔗
3.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2019-05-05更新 | 3861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