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
2.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谷子B.小麦C.棉花D.甘蔗
3.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2019-05-05更新 | 3861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2 . 某研究小组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峁坡地进行大台田隔坡梯田、大鱼鳞坑三种模式的改造试验。下图示意同一黄土峁坡地治理工程完成后第10天,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大台田治理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土层厚度小,储水空间有限B.植被覆盖面积广,水分吸收多
C.土层开挖面积大,水分蒸发快D.地形垂直坡面大,水分流失快
2.一次降雨过后,不同模式表层土壤含水率最高的可能是(     
A.原始黄土坡B.大台田C.大鱼鳞坑D.隔坡梯田
2021-11-22更新 | 1576次组卷 | 1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二(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3 . 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左图)及重庆市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A是 ,该主体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     区。
(2)宁夏彭阳县曾经植被稀少,如今通过造林工程,该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2%。这使大气降水后,地表水下渗 ,导致     径流对土壤的侵蚀减弱,生态环境改善。
(3)图中B         (名称)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渭河谷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冬季风较弱时,加之居民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增多,易发生雾霾天气。
(4)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2018-06-12更新 | 3315次组卷 | 6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4 . 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①丘陵缓坡地带     ②平原洼地地区     ③雨林气候地区   ④季风气候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A.减弱雨水淋溶作用B.减少土壤含水量
C.加剧地表水分蒸发D.增加地下水盐分
3.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施化肥B.轮作休耕C.减少灌溉D.换土更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A.风力增强B.山脉阻挡C.降水偏多D.农耕发达
3.黄土高原地区为
A.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B.水田与旱地过渡地带
C.润湿地区与半湿润地区过渡地带D.农耕区与畜牧区过渡地带

6 .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摆动频繁的直接原因是(       
A.流经山陕峡谷中,河床狭窄B.黄河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C.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D.此段黄河汇入河流多
2.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3.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可能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侵蚀作用与季节、植被覆盖率、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地形等因素有关,图示区域地处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大致自西北向东南递减,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1)简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2)简析图中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
(3)分析图中水土流失现象呈现地区差异的原因。
(4)小明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小强则从生态平衡角度提出质疑。请为小强的质疑提出论据。
2023-01-30更新 | 3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考模拟(一)文综地理试题

8 . 读“珠江入海泥沙量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珠江入海泥沙量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关于上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B.入海泥沙量年际波动变化主要与水土流失面积变化有关
C.1995年以来,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导致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
D.1995年以来,入海泥沙量总体上减少主要受水库建设影响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 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 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1)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2)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
(4)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下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升,河床高出地面,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下图是黄河下游1万年以来的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B.地形地势C.年平均气温D.植被覆盖率
2.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发生了突变,显示
A.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转变B.大规模农田的开垦
C.地壳上升河流侵蚀加强D.草原南界向北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