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下左图)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这里成为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地区,黄河含沙量显著下降。研究发现,枝叶繁茂林地保持水土能力特别强;头道拐地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出现了异常(下右图)。



(1)从黄土高原地形特征角度说明流失土壤更多的原因。
(2)统计发现图示区域东南部森林植被恢复速度快于西北部,分析原因。
(3)研究发现森林枝叶越繁茂,治理水土流失效果越好,对此进行解释。
(4)说明头道拐地区人工林7、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相较于其他月份很低的原因。
2022-06-03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模拟测试(五)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消落带(冬季淹水、夏季成陆)面积达23.4平方千米,每年10月开始有半年水淹期而后退水,6月初降至最低水位(145米),成陆区约20天原生植被恢复。由于长时间水陆交替,该地超过50%的原生植被难以生存,土壤侵蚀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其治理有“世界级难题”之称。当地经过多年的试栽,在消落带已成功引种了600多公顷的湿地大乔木一中山杉。中山杉具有根系发达、耐水旱耐盐碱、树干挺拔、树冠浓密、材质优良、树叶遇冷变色等特点,成为长江航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水中彩林”,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侵蚀严重的主要原因。
(2)概括三峡库区消落带种植中山杉对当地的意义。
2023-05-0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从北到南形成三个各具特点的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5个大中城市的给水量。

大都市是具有较大人口规模、较高行政等级和较多城市功能的大城市。

西安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22年底,常住人口1299.59万人。

   

陕北某县某年的产业结构统计

类型比重(%)
第一产业种植业68.527.6
畜牧北27.7
渔业1.0
其他2.8
第二产业重工业(包括采掘业)67.046.1
轻工业33.0
第三产业26.3
(1)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其所在的地区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南部地壳抬升形成秦岭,北部下陷形成渭河平原。据此推断,华山是一座典型的________(选择:A.褶皱山B.断块山),构成华山的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________(选择:A.沉积岩B.岩浆岩)。
(2)引汉济渭工程建设的影响有________。
①促进渭河流域的经济发展                           ②能有效缓解渭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
③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流域缺水的问题             ④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陕西省的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A.气候和地貌B.土壤和气候C.植被和土壤D.地貌和矿产资源
(4)下列叙述体现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的是_____。
A.近年来关中地区的发展带动了陕西省的整体发展
B.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合作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C.关中地区的发展可以辐射带动陕北地区的发展
D.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5)判断西安是否为大都市,说明理由。
(6)结合陕北某县某年的产业结构统计表,推测该县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从人为角度分析原因。
2023-06-23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致使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较低。近50年来,我国对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淤地坝(图),即在沟道内筑坝、拦泥淤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但在不同阶段,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表)。



表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2000年至2010年2010年至今
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1)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
(2)比较建坝淤地和植树种草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差异。
(3)结合材料,总结我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2022-05-18更新 | 4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湖南省衡阳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顿斯佩克特克尔岛,早期是波士顿的海上垃圾场,后又成为“大开挖”项目(挖掘隧道将城市高速公路置于地下)的废料堆放地。随着岛上的垃圾和渗滤液造成的污染不断加剧,当地政府加固堤岸,用项目废料将岛上的垃圾场覆盖密封层、覆盖人工土壤、植树种草,将其改造成能远眺波士顿城市景观的自然公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是“大开挖”挖掘废料的堆放点的首选,主要是因为该岛(     
A.靠近施工场地,运输成本低B.距离陆地较远,环境污染小
C.周围寒流流经,自净能力强D.大量垃圾堆放,填埋水平高
2.在该岛上覆盖表层土壤的目的主要是(     
A.人工养护的成本较低B.支持高大乔木生长
C.覆盖和保护垃圾场密封层D.有效抵御地震海啸
3.该岛改造的短期内,能有效削减流水冲刷的措施有(     
①种植乡土树种
②碱少陡坡数量
③修建大型防浪堤
④设置蜿蜒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7-05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适应性月考卷(六)文综地理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土地退化会改变土壤结构特征,而土壤孔隙结构是描述土壤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表明,土壤大孔隙一般呈管状,有方向性;由根系引起的大孔隙一般具有连续性,随着深度的增加,孔隙逐渐变小;由团聚体形成的大孔隙分散分布、连续性较差。大孔隙可改变坡地径流的形成过程和不同径流成分的比例。

材料二某研究小组采集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区的坡上、坡中和坡下土壤,通过CT扫描分析来研究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不同坡位土壤的大孔隙类型和特征。图为不同坡位土壤大孔隙垂直分布的三维图(阴影表示大孔隙)。



(1)描述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区不同坡位土壤大孔隙的分布特征。
(2)简述该区域不同坡位上大孔隙的成因。
(3)分析研究区域内大孔隙的存在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4)分析该区域不同坡位土壤大孔隙对水分运动的影响。
(5)推测青海湖流域高寒草甸区的土地退化类型,并提出合理应对措施。
2024-01-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预测地理试题(01)
7 .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在长期同水土流失的斗争中,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总结探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淤地坝。淤地坝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泥沙、保持水土、防洪保安,而且能够淤地造田、发展灌溉、便利交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生态建设措施。人们在缓坡修水平梯田,在陡坡种柠条,同时在沟谷节节筑坝、层层拦蓄、淤地种植……持续治沟治坡,既涵养了水土,又增加了粮食产量。下图是打坝淤地的真实图片。

(1)以前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质____(疏松/紧密),降水集中在____(季节),过去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由此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____
(2)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在沟谷打坝淤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地下近40%的面积有煤层分布,占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北部煤层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其他地区大多为中厚煤层,宜井工开采(通过挖掘井巷进入地下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方式)。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图1中阴影部分)。该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鱼鳞坑(图2)是黄土高原常用的水土保持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坑内种植树木。与此同时,还利用黄河上下游水库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图中①②③④属于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填数码),甲地扩大农业发展规模的限制因素是____。图示地区降水年际变化较____(大/小),原因是:____
(2)分析山西省采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3)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鱼鳞坑保水、保土、保肥的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可能影响。
2024-04-28更新 | 12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地貌区,水土流失导致石灰岩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现象。我国现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8X106hm2,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占45%。广西石漠化严重、导致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耕地“非粮化”是指在耕地从事-切与粮食作物无关但仍属于农业生产范畴的行为。广西石漠化地区2022年“非粮化”面积为1.324X106hm"。图为广西石漠化地区耕地“非粮化”面积比重空间分布图。



(1)简述广西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描述广西石漠化地区耕地“非粮化”而积比重空间分布特点。
(3)分析广西石漠化地区耕地“非粮化”严重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黄河流域面积约是长江流域面积的40%,但年径流量约是长江的1/15。径流量仅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

材料2:黄河流域人口、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需水量大,但上下游缺少用水调控,黄河下游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断流现象,断流现象一致延续到90年代。



(1)阅读材料及图片,归纳黄河需要进行水资源调配的原因?
(2)读图思考: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黄河下游断流现象具有什么特征?
(3)为何黄河下游容易出现断流?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高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