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在不同阶段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段治理模式主要措施
I(1950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坡面治理修建梯田、植树造林
II(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沟坡联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
III(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自然修复
IV(2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修复、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和骨干坝
V(2010年至今)退耕还林还草和治沟造地取土填沟、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修建骨干坝
1.与前两时期相比,阶段Ⅲ治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     
A.退化草场休牧后自然恢复B.强化工程措施
C.适度减少人为干预D.重点治理沟坡
2.从阶段Ⅲ到阶段Ⅴ,该区域(     
A.坡耕地比例下降B.重视耕作措施C.地表径流增加D.淤地坝快速增加
2024-04-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程考试地理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海南瞻州市在莲花山开采石灰矿而留下废弃矿坑。2020年当地以“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带动”模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打造了莲花山文化景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莲花山废弃矿坑区早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滑坡频发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资源短缺
2.与传统的废弃矿坑回填后植被再造相比,莲花山生态修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     
①耕地面积更大②就业机会更多③植被覆盖率更高④旅游资源多元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材料二: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布图,图乙为鱼鳞坑示意图,图丙为固沙工程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等。
(2)我国荒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3)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鱼鳞坑对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作用。
(4)结合图说出固沙措施有:①____;②____

4 . “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这曾经是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写照。近些年,村民通过山上缓坡修梯田,荒坡陡处搞绿化,沟谷建坝淤地,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取得良好效果,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下图为水平梯田及田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自然原因是(     
①由高原向平原过渡性的地理位置②滥砍乱伐森林③地质灾害频发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A.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2.水平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与(     
A.山脊走向大致平行B.山谷走向平行
C.坡面倾斜方向平行D.等高线大致平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某地,并绘制了该地区石漠化分布统计图。下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考查的地点,下列选项中最可能是(     
A.滇南谷地B.山东丘陵C.川西地区D.黔东南地区
2.有关图示极强度石漠化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迎风坡,风力大B.处于阳坡,蒸发旺盛C.处于陡坡,流水侵蚀D.处于缓坡,农耕开发
3.关于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部分地区实施坡地改梯田B.合理发展立体农业
C.营造林地,保持水土D.全面退耕,还林还草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高强度的农业开发和掠夺式经营,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其水土流失的发生过程是因为在坡面上存在微型小坑或线状痕迹,水流汇集,产生细沟侵蚀,细沟发生后,侵蚀强度将明显增大,侵蚀沟逐渐发育,其发育速度受水量、流速及土壤状况等因素影响。研究人员调查了长白山某低山丘陵区,该地土壤受多种侵蚀外营力季节性交替和叠加的影响,以水力侵蚀为主,并存在明显的冻融作用。该地区坡度较大的地貌部位多位于山顶和山腰且坡度越大越接近山顶,而坡度较小的部位多位于山麓和河谷平原。下图为2021年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与不同坡向的侵蚀沟密度变化。



(1)描述侵蚀沟密度随坡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指出侵蚀沟密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其成因。
(3)指出侵蚀沟治理的重点区域,并简述治理方法。

7 . 大理河是位于无定河流域黄土丘陵区的一级支流,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实施了淤地坝(设计寿命为10~20年),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下图示意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净化水质B.蓄水拦沙C.营造耕地D.整治人居环境
2.推测大理河流域淤地坝建设集中期为上世纪(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3.上世纪80年代后,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B.坡改梯工程实施
C.淤地坝设计寿命到期D.年降水量逐减少
2023-03-20更新 | 426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竹节沟一般沟宽40厘米左右,深20—30厘米,每隔4—8米在沟内筑一略低于梯面或坡面的坚实土埂,形态似竹节,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下图示意竹节沟的形态和剖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竹节沟大致沿等高线开设,但与等高线并不完全平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暴雨期排泄径流B.便于保持水土C.便于排泄地下水D.便于横向灌溉
2.设置竹节沟的茶园多分布在(     
A.降水总量少的地区B.降水分配均匀的地区
C.降水强度小的地区D.降水集中强度大的地区

9 . 下图示意某典型流域生态单元划分。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上游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C.制造氧气、吸烟滞尘D.维持生物物种多样性
2.图中滨海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后,可能会造成(     
A.结冰期的延长B.流域面积扩大
C.通航里程缩短D.土地的盐碱化
3.该流域的生态保护措施正确的是(     
A.上游治理盐碱土壤B.中游重点保护湿地
C.下游大力退耕还林D.上中下游统筹协作
2022-12-29更新 | 417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习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10 .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治沙B.兴修水利C.加固河堤D.拓宽河道
2022-12-1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实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网课测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