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我国生态脆弱区类型多,分布广。为治理生态脆弱区,人们在坡地上大量修筑鱼鳞坑(下图),在坑内栽种植被,生态环境问题明显改善。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的具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A.南方低山丘陵区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
2.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分散地表径流B.减少径流下渗C.增加地表粗糙度D.利于植被生长
2023-05-0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通过人工削坡填沟发展现代沟道农业是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地协调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兴农业地域类型,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下图示意某黄土丘陵沟壑区基于油菜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退耕还林(草)政策实施以后,黄土高原传统的打坝淤地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不足B.粮食需求量减少C.水资源短缺D.泥沙流失量减少
2.与粮食种植相比,基于油菜的多功能农业发展模式更有利于(     
A.保障粮食和生态安全B.拓展旅游、康养功能
C.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D.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023-04-21更新 | 189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02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限时训练4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黑土流失的主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东北融雪期一般在3~4月,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有机质明显下降。专家指出,采取留茬(收获农作物时秸秆留在原地)耕作方式,可有效减轻黑土流失和有机质下降,减轻耕地退化。下图为留茬耕作方式图。

材料二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出数量较大,为此,该地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发展。

(1)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东北黑土区留茬耕作方式对减轻耕地退化的主要作用。
(3)从人口角度说明东北地区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裕尔河是黑龙江省最大的内流河,上游地区多低山丘陵,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水漫溢失去河道形成大范围沼泽湿地。图1为乌裕尔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乌裕尔河流域为典型的黑土分布区,也是重要的商品粮产区,流域内水利工程设施众多,同时由于开发强度较大,存在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侵蚀沟分布较广,剥蚀表土,降低土壤肥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已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列为重要任务。图2为流域内多个观测站多年平均气象、水文统计示意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乌裕尔河流域存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
(2)简述乌裕尔河流域兴建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影响。
(3)为实现“生产”、“生态”双赢目标,请简述黑土保护工程宜采取的具体措施。

5 . 山西省作为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积极开展小流域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卓越成效。下图示意山西省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鱼鳞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
B.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D.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2.图示小流域治理最适合采用兴修小水库、打坝淤地的地点是(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3.鱼鳞坑是该小流域在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措施,人们在挖坑培埂时往往将半圆形的埂筑得中间高、两侧低,其目的是(     
A.使坑内溢水分散流动,减弱径流的冲刷力B.提高鱼鳞坑美观度,增强观赏性
C.增加鱼鳞坑容量,防止坑水外溢D.增强坑埂的坚固度,防止洪水冲毁坑埂

6 . 下图表示“黄河三角洲造陆速率与年降水量(实线)、造陆速率与种草植树面积(虚线)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角洲造陆速率最大时,黄河流域(     
A.中上游生态持续恶化B.下游地上河河床抬升趋势减弱
C.中上游水利工程修建增加D.河口面积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增多
2.结合图示信息,若三角洲的造陆速率下降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显著B.中游地区耕地面积扩大
C.中游发展灌溉农业需水量增加D.黄河流域降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3.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是(     
A.河口地区地形平坦,面积开阔,适宜大规模城市建设
B.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发展湿地经济
C.雨热同期,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
D.该地属于湿地资源,应加强保护,禁止开发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在湿润环境下低等植物不断新陈代谢,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土壤。下左图为董志塬地形图;下右图为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剖面图。


材料二董志塬沟壑区造林的成活主要取决于栽植时及栽植后两三个月的土壤含水率。沟壑区不同坡向和坡的上、中、下部位土壤含水率不同,只有合理选择树种才能取得较好造林效果。


(1)从流水侵蚀类型的角度,描述沟谷的形成过程。
(2)根据M地地下300m-地表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推测其形成过程中气候干湿变化特点。
(3)董志塬沟壑区造林时选择的树种,阳坡比阴坡更耐旱、坡上部比坡脚更耐旱。从树种适应性说明这种选择的理由。
(4)简述沟壑区造林后地表径流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023-03-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江浦高级中学等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3·江苏南通·一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侵蚀作用主要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等,与季节、植被覆盖率、土壤颗粒物粒径的大小、地形等因素有关。

材料二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分选、堆积形成。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黄土高原表现出了强烈的侵蚀作用。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差异较大,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1)推测图示区域黄土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描述图示地区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并简述原因。
(3)为缓解中部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专家建议了多种草少种树的策略;请从自然角度说明理由。
2023-03-07更新 | 1601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一旦发生,治理难度极大,严重阻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其原因是黄河流域(     
①降水集中于夏季②植被覆盖率更低③地表更崎岖④土质更疏松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水土流失对发生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造成土地沙化B.造成土地盐碱化
C.加剧河流污染D.降低土壤肥力
3.水土流失不仅给发生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还会给河流下游航运带来影响,是因为水土流失导致(     
A.河流水量减小B.泥沙淤积河道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河道水流变急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地是自然—社会综合体,土地的社会属性越强,受人类干扰程度越大;自然属性越强,受人类干扰程度越弱。指数越大,其相应的属性越强,反之越弱。下图为上黄试验区不同时期土地自然及社会属性指数变化图。

材料二上黄试验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宁夏南部的固原市河川乡上黄村,年均降水量415mm,植被为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灌丛草原,当地常规能源短缺。



(1)1982年,上黄试验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
(2)2000年以来,上黄试验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是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
(3)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
2023-02-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摸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