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多种土壤侵蚀类型并存。表为三江源国家公园不同坡度等级区域土壤侵蚀情况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坡度范围

土壤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面积/104km2

比例/%

面积/104km2

比例/%

面积/104km2

比例/%

≤5°

1.45

54.92

0.00

0.00

1.45

60.41

5°~8°

0.34

12.88

0.01

4.17

0.33

13.75

8°~15°

0.50

18.94

0.07

29.17

0.43

17.92

15°~25°

0.26

9.85

0.11

45.82

0.15

6.25

25°~35°

0.07

2.65

0.04

16.67

0.03

1.25

>35°

0.02

0.76

0.01

4.17

0.01

0.42

1.三江源国家公园坡度大于35°的区域土壤侵蚀面积小主要是由于(     
A.植树造林面积广B.绝对面积较小C.植被覆盖率低D.降水量较少
2.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的情况可知(     
A.地形坡度对流水侵蚀影响大B.植被类型对流水侵蚀影响大
C.风力侵蚀对土层厚度影响小D.人类活动对风力侵蚀影响小
3.为了减轻三江源地区的土壤侵蚀,需要(     
A.减小三江源地区的坡度B.控制畜牧业的规模
C.削减三江源地区的风力D.实施全面植树造林
2024-03-12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2018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2 . 下图为某地区森林的覆盖率和表层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净化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
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2024-01-05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学情调研地理试题

3 .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一旦发生,治理难度极大,严重阻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其原因是黄河流域(     
①降水集中于夏季②植被覆盖率更低③地表更崎岖④土质更疏松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水土流失对发生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造成土地沙化B.造成土地盐碱化
C.加剧河流污染D.降低土壤肥力
3.水土流失不仅给发生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还会给河流下游航运带来影响,是因为水土流失导致(     
A.河流水量减小B.泥沙淤积河道
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河道水流变急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土地是自然—社会综合体,土地的社会属性越强,受人类干扰程度越大;自然属性越强,受人类干扰程度越弱。指数越大,其相应的属性越强,反之越弱。下图为上黄试验区不同时期土地自然及社会属性指数变化图。

材料二上黄试验区位于黄土高原西部、宁夏南部的固原市河川乡上黄村,年均降水量415mm,植被为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灌丛草原,当地常规能源短缺。



(1)1982年,上黄试验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
(2)2000年以来,上黄试验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是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
(3)为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
2023-02-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情摸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石堰梯田”是一种旱作农业生产系统,其石堰是由大小不一的山石垒起的梯田田埂。图为河北涉县王金庄村“石堰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石堰梯田”反映了当地(     
①山石较多②水资源丰富③土层浅薄④河网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与南方水田梯田相比,“石堰梯田”更有利于(     
A.防风固沙B.增加耕地C.保持水土D.减小坡度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1135平方公里。99.9%的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5.4%,群山裸露、怪石林立,是全省乃至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后来经过当地人不断努力,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下图为西畴县位置图。



(1)分析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2)分析西畴县石漠化的危害。
(3)推测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

7 . 洛河自西北向东南穿过黄土高原注入渭河,流域内依次为吴起区、甘泉一志丹区及洛川区3个地貌单元(下图)。吴起区沟间地与沟谷地面积之比为4:6:甘泉一志丹区沟间地与沟谷地面积之比为5:5:洛川区沟间地与沟谷地面积之比为6:4。洛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自1980年以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效果显著,尤其是沟壑区阴坡和缓坡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洛河流域三个地貌单元流水侵蚀由强到弱的排序正确的是(     
A.吴起区甘泉-志丹区洛川区B.吴起区洛川区甘泉-志丹区
C.甘泉-志丹区洛川区吴起区D.洛川区甘泉-志丹区吴起区
2.流域内沟壑的阴坡和缓坡植被恢复更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热量C.水分D.坡度
3.下列最适合吴起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是(     
A.横坡垄作B.治沟造地C.自然恢复D.平整土地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九万大山南麓,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这个地区的写照,传统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水土垂直渗漏严重,生产方式不科学,石漠化严重,生活贫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科研人员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石漠化,如种植多年生牧草和养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人地和谐发展(下图)。



(1)分析罗城山区产生石漠化的自然条件。
(2)罗城治理石漠化的措施之一是由种玉米改种牧草,分析这一措施的合理性。
(3)联合国相关机构考察了罗城当地的环境,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应将人口外迁以恢复自然生态。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9 . 下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不同地区及其生态问题的组合,正确的是(     
A.A地区——盐碱化B.B地区——荒漠化C.C地区——石漠化D.D地区——水土流失
2.目前治理C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包括(     
①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②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③跨流域调水,大力扩大棉花种植面积④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以防为主,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1-05-13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高邮临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山地面积占88.5%,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m。境内石灰岩分布广,山上多松散的碎石和土层。本世纪初,全县陡坡多用于种植茶树,茶田一般在冬季翻地除草,春夏季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该县进行了水土保持区划,在五类不同的水土保持区内,采取不同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材料二下图为“石台县水土保持区划图”。



(1)推测石台县划分五类水土保持区依据的主要自然因素。____
(2)分析石台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____
(3)简述水土流失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____
(4)列举农业耕作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