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为探究人类破坏植被对诱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地理实验小组以某地的3个坡度为27.5°的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不同流量(总放水量均为200L)的模拟冲刷试验。3个坡面为:(1)强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平整坡面;(2)半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部分;(3)未干扰模式:保留原生地表。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富含砾石。读“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和“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单位:min

干扰模式

6L/min

9L/min

12L/min

平均时间

强干扰模式

35.00

17.60

8.40

20.33

半干扰模式

4.40

6.25

5.00

5.22

未干扰模式

8.00

7.68

7.17

7.62

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

放水流量

(L·min-1

累计产流量/L

强干扰模式

半干扰模式

未干扰模式

12

179

104

120

9

140

82

53

6

48

40

31

1.据表可知,不同干扰模式坡面随流量变化产流时间的变化表现为(     
A.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均呈负相关
B.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不明显
C.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
D.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
2.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B.土壤C.地形D.气候
3.通过模拟冲刷试验对比可知(     
A.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长,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低
B.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短,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高
C.强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最大,对水土流失诱发程度最高
D.随流量增加,半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小于未干扰模式
7日内更新 | 11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测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黄河之患,患在多沙。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在黄土高原的治理中,把植树种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涵养水源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水库放水冲沙效果最佳的时间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2024-04-11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测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西北干旱沙漠矿区的煤炭储量丰富,拥有大量露天煤矿。内蒙古乌海市东部存在露天矿区(左图所示),露天采煤形成的巨大矿坑侵入河道,改变了局部小流域水系结构。随着露天煤矿开采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增加,其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某研究团队提出“矿坑蓄洪”综合利用的地表水系恢复方案(右图所示),为西北干旱荒漠区的矿区修复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1)指出乌海市东部露天煤矿所处小流域的地势特征及判断依据。
(2)分析“矿坑蓄洪”方案的可行性。
(3)简析该地“矿坑蓄洪”综合利用方案实施的生态意义。
2024-03-14更新 | 1119次组卷 | 16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皖西当代职业中专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低山丘陵区园土层深厚肥沃,成为当地的主要农产区,但高强度的农业垦殖和山地植被破坏导致该地区发育了众多的侵蚀沟(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坡向对侵蚀沟发育强度影响较大。图2为东北长白山中段(东北—西南走向)某地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向侵蚀沟密度分布示意图,该地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1)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简述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的发育过程。
(2)指出东北长白山中段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密度分布状况,并推测形成东坡和南坡侵蚀沟密度状况的原因。
(3)说明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发育对当地人类生产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危害。
2024-01-1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8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5 . 下图为某地区森林的覆盖率和表层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净化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
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2024-01-05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降雨侵蚀力反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沂河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鲁山南麓,临沂以上河段主要流经山区,其中临沂站附近地形相对平坦,耕地较多,源头区域多天然林分布。流域内部分区域常出现较严重的土壤侵蚀,危害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图为沂河流域(临沂站以上)范围及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沂河流域(临沂站以上)流水侵蚀的特征是(     
A.随海拔降低逐渐递减
B.中游严重,源头和下游较轻
C.分水岭附近较轻,山谷处较重
D.以河流汇集处向上下递减
2.影响沂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①降水强度②地形起伏③支流数量④土地利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合理的是(     
A.河谷修建大坝,削减径流B.退耕还林,恢复山区植被
C.疏浚河道,减少泥沙淤积D.开垦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7 . 下图为黄土高原局部景观图,该区域内植被多呈斑块状、有序地重复出现。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中地形崎岖不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2.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A.④⑦B.⑤⑧C.②③D.⑥⑨
2023-10-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测试地理试题

8 .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坚持不懈的持续治理,已取得举世嘱目的成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右图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A.地势平坦B.土质疏松C.降水集中D.植被稀少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是(     
A.采用喷灌技术B.陡坡修建梯田
C.退耕还林还草D.设置草方格沙障
3.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后的主要影响是(     
A.黄河上游水质提高B.农业产值增加
C.黄河下游河床升高D.昼夜温差变大

9 . 小流域面积一般不大于50平方公里,但大多涵盖了山、水、林、田、路、村等相关要素。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深化与发展,对保护涵养水源、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综合整治模式对农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促进多种经营②方便田间管理③完善交通设施④减轻水土流失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图中体现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主要是(     
A.开垦荒地,增加种植面积B.复苏河湖生态环境
C.治山保水,防治水土流失D.整合农村人居环境

10 .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黄土高原区域中的海原县西南部,清水河一级支流建立了试验站检测坡度产流。下图示意该地不同土地利用坡面在不同坡度下的产流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原县降水主要集中在(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
2.相同时间内产流最多的土地类型是(     
A.坡度为5°的乔木林地B.坡度为25°的裸地
C.坡度为10°的草地D.坡度为20°的耕地
3.为推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海原县应(     
A.扩大耕地面积B.将林地转化为草地C.适度增加乔木林地D.将草地转化为裸地
2023-04-02更新 | 307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