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植被覆盖指数(NDVI)主要应用于监测植被生长状态,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下图示意1999—2018年黄河流域不同季节NDVI年际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②曲线代表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与①②③曲线相比,④曲线变化趋势不太明显。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变化B.土壤C.植被类型D.光照
3.图示时期,黄河流域NDVI整体呈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快速推进B.实施生态恢复C.限制畜牧业发展D.人口大量外迁
2022-12-12更新 | 41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于2020年暑假到黄土高原某区域开展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到达考察地点后,选择了合适的观察位置对该区域的地貌进行观察。从该地点放眼望去,观察小组正前方是一条狭长的黄土梁,黄土梁上分布有黄土峁,其正后方地形较平坦开阔。研学小组还在不同沟谷的坡面上看到了梯田、防护林等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1)判断①一④四个地点中研学小组进行地貌观察时所选的位置,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

研学小组了解到,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叫黄土梁,单个黄土丘陵叫黄土峁,这两种地貌的形成都与黄土沟的形成密切相关。


(2)说明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研学小组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通过在坡度角小于15°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在坡度角大于15°(tan15°=0.268)的山坡上营造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3)说出阴影部分采取的工程措施,并分析该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021-02-06更新 | 3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在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流经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简称河龙区间)。20世纪60年代,国家在河龙区间开始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下图为河龙区间范围及大型淤地坝分布图。



(1)描述河龙区间大型淤地坝的分布特点。
(2)列举河龙区间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径流可再生过程是指从降雨到径流形成、径流入海、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到大陆并再度形成降雨的整个循环过程。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降水到地表径流的转化率来定量表达径流的可再生性。近年来,河龙区间黄河径流可再生性降低。


(3)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说明河龙区间黄河径流可再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4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区,黄土高原地貌总的特征是地面非常破碎,表现在沟谷密度(单位面积的沟谷总长度)和地面分割度(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数)两项数值很高。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A戈壁       B沙漠       C黄土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黄土高原的主导地质作用以及形成目前非常破碎的地表特征的地质作用 分别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D.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大小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B.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C.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D.从西南向东北,黄土颗粒越来越粗
2019-08-19更新 | 1019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图a 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   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 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1)说明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2)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
(3)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
(4)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
6 .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
2.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
2018-01-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


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
2.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
2018-09-30更新 | 1519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