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樱花复合生态茶园是在一般茶园周边种植乔木型植物一樱花树,从而形成种群共生的生态茶园。和一般茶园相比,其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下图为某地樱花生态茶园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茶园一般采用沿等高线垄状种植,其目的是(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便于采摘C.利于排水D.利于观光游览
2.和一般茶园相比,影响櫻花复合茶园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热量B.市场C.地形D.技术
3.该农业生产模式在下列哪个区域推广最好(     
A.赣南B.晋中C.苏北D.新疆
2022-06-16更新 | 327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下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

(1)分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2)说明当地牧民饲养草原牧鸡的好处。

东北林草交错区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下图为两种护坡方式景观图。

(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说明植生袋护坡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现有长度100m以上的侵蚀沟30余万条,直接威胁黑土可持续利用。侵蚀沟是受水力、风力、冻融及重力等作用,地表径流集中冲刷形成的沟道,若不经治理将长期存在的退化地貌景观。东北黑土区老莱河流域(见下图)属于松花江的三级支流,地形以波状起伏的低缓丘陵为主,海拔196393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约500mm。耕地以种植大豆、小麦、玉米为主,耕作方式以垄作为主,机械化程度高。老莱河的河漫滩位于河床和河谷谷坡之间,是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科研小组选取老莱河流域为研究区,采集河漫滩沉积样品,判断泥沙来源以揭示流域土壤侵蚀规律,为防治土壤侵蚀提供建议。

(1)简述老莱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
(2)分析河漫滩沉积物以细粒碎屑为主的主要原因。
(3)分析黑土区侵蚀沟形成的原因。
(4)说明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产生的危害。
(5)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说明科技在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防治中的应用。
2024-05-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测评(六)文综地理试题

4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该地区黄土滑坡灾害数量多、危害大、经济损失高,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灾害多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周高中低且奇峰林立B.黄土结构松散
C.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强D.全年降水丰沛
2.防治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灾害,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构筑草方格沙障B.重点建设防风固沙林
C.建设引水排水工程D.将周边居民全部迁出
2023-12-29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道内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属于淤地坝作用的是(     
A.可以蓄水,调节局部地区气候B.可以拦泥造地,稳定沟道内沟床基础结构
C.可以固土,增加农业用地面积D.可以滞洪蓄水,调整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2.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蓄水发电优化能源结构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
C.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增多D.下游地上河危害得以根治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属于淤地坝作用的是(     
A.可以蓄水,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B.可以拦泥造地,稳定沟床
C.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农业产出D.蓄水加剧下游水资源短缺
2.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A.解决黄河水害要先加高堤坝约束黄河的水流
B.放水冲沙减淤才是解决黄河水害的根本措施
C.对全流域水资源进行统筹调度可以有效防洪
D.植树种草可涵养水源稳固坡面进而有效防洪
3.淤地坝造成的影响是(     
A.蓄水发电优化能源结构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加快
C.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增多D.下游地上河危害得以根治
2022-05-01更新 | 540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先后开展了修筑梯田、造林种草、建淤地坝等治理措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延安、靖边、中宁等地率先实施了“治沟(填沟)造地”工程(如下图所示),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造林种草相比,“治沟(填沟)造地”模式更有利于解决(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2.在“治沟(填沟)造地”模式中,非常重视拦洪坝、灌排等水利工程建设,其主要作用有(     
①蓄水,保证旱季灌溉水源②排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
③发电,提供清洁能源④养殖,提供更多农副产品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3-04-28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孟津区,是黄河干流上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图1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图2为黄河干流径流量和含沙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干流在河口与孟津区之间径流量陡增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加B.人类活动减少C.支流汇入增多D.植被覆盖增加
2.小浪底水利枢纽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水顶托作用②无支流汇入③水库截流④流速降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A.抬高黄河上游地区水位B.减轻黄河中游水土流失
C.减轻渭河流域洪涝灾害D.利于黄河下游地区发展

9 . 2024年1月22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产煤村庄发生山体滑坡。

材料一:云南以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可分为滇西横断山、滇中紫色砂页岩高原、滇东喀斯特高原为主的三种地貌区。

材料二:降雨通常是诱发滑坡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雨和久雨均易导致滑坡灾害。

注:临界雨强的计算时间段为当日雨量加上前10天的雨量,是导致滑坡泥石流的最低降水强度。


(1)下列区域中地表水可能欠丰富的是____。(单选)
A.滇西横断山区B.滇中砂页岩高原C.滇东喀斯特高原D.滇南雨林植被区

(2)滇西横断山区有多条大江大河____(A.自西向东/B.自北向南)流经;滇中紫色砂页岩属于____(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滇东喀斯特高原受____(A.流水冲蚀/B.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表景观。
(3)云南山区面积广,降水多,且位于____板块和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发滑坡、泥石流、____等地质灾害。从人为活动角度分析,镇雄县还可能受到____、地下工程建设等影响,灾害更具频发性。
(4)研究小组分析了云南滑坡的时空分布,请判断如下结论的对错,以“正确”或“错误”表示。

西部多发与地势有关,东部次数较少因为处于喀斯特地貌区。____

南部次数较少,主要是降水强度不够。____

滑坡多发于山脉东面坡和太阳辐射有关。____

滑坡次数集中在6-8月与夏季风强降水有关。____


(5)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预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措施之一。地理研究小组为验证植被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设计了植被与水土流失关系的模拟实验,下表为实验方案(摘录)。

实验用品

矿泉水瓶、量杯、水槽、支架各2份;水、枝叶、土壤样品若干

实验目的

验证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方法

设定相同的坡度、土壤性质、降水强度等要素,分组对比不同植被覆盖状况下水土流失量的变化,确定植被覆盖率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实验操作(步骤

选择相同的土壤填满两个水槽,模拟相同土质

在一个水槽土壤表层铺设枝叶,另一个水槽土壤保持裸露

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水槽平稳放置在实验台上

用两个量杯收集冲刷后的水土混合物,沉淀后,称量水量和泥沙量并记录

将矿泉水瓶均匀扎孔,倒入相同的水量,分别在两水槽上方模拟降水

将两个水槽的一端垫高使其倾斜相同角度

A以上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为:③→____→⑤→____

B实验过程中发现,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

C土壤样品的选取引发了不小争议,以下几种土壤样品,你认为最适宜的是____

A.江南丘陵的红壤B.三江平原的黑土C.黄土高原的黄土D.西北内陆的荒漠土


(6)有同学提出该实验不能很好地模拟植被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请你指出实验设计中存在的科学性问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黄土高原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但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否则会加剧水土流失。图2为鱼鳞坑示意图,图3为黄土高原气温和降水资料图。



(1)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第四纪的风尘堆积物,推测该时期的气温特点____(填“温暖”或“寒冷”);据图1推测当时该地区的主导风向____,并说明理由____
(2)黄土高原地表由于____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特点,这种地貌特点易造成____、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该地区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影响该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
(4)鱼鳞坑能够拦截____,增加____(填水循环的环节),从而起到保水作用。
(5)据材料二说明修建鱼鳞坑需避开7—9月的原因。
2022-12-28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缙云中学等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