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018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1 . 下图为某地区森林的覆盖率和表层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净化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
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2024-01-05更新 | 214次组卷 | 34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2 . 加拿大中部某废弃矿坑填充有10米厚的尾矿渣,并在表层回填河砂和表土修复矿山。回填改造的矿区呈山丘、洼地(季节性积水)相间分布的形态。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中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山丘的坡面产生较强的径流。随着植被的演替恢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发生改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春季,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产生的径流强度较大,主要因为(     
A.融雪量大B.降水量大C.灌溉引水量大D.冻土阻隔
2.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恢复,洼地(     
A.土壤盐渍化减轻B.年平均水位上升
C.地下水补给减少D.实际蒸发量增大

3 . 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地区为我国著名的地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地区应为我国的(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
2.该地区大力开展植树种草、退耕还林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防风固沙、保持水土B.蓄水拦沙、滞洪排沙
C.绿化环境、吸烟滞尘D.保塬护坡、固沟保肥
2021-04-05更新 | 679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读我国某地开荒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扩大耕地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土地资源B.保护生态环境
C.提高粮食总量D.提高粮食单产
2.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扩大耕地面积的合理方式是(     
A.开垦草场B.毁林开荒C.陡坡开荒D.缓坡修梯田
2020-11-10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水土流失、滥伐森林D.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下列措施能够有效治理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色荒漠”的有
①退牧还耕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严禁过度放牧
⑤防治水土流失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6 .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2019-06-10更新 | 7230次组卷 | 60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读“我国36°N附近1950年、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该地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现象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河流含沙量大③酸雨④海平面上升⑤沿海地区滩涂扩大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⑤
2.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下列行为中合理并可行的是
A.停止交通建设和兴建住宅
B.将林地开垦为耕地,以弥补道路占地
C.尽量少占耕地,并在道路两旁和住宅周围植树造林
D.将住宅用地移至滩涂地带
8 . 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区发生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 “红色荒漠”形成机制示意图。



(1)上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等条件,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荒漠”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
(3)填表比较:南方地区的“红色荒漠”问题与我国其他地区生态问题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

9 .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自其出现至今已有约四千年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 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其他孔洞作为房屋使用。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坑院直接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土层深厚B.冬暖夏凉
C.降水较少D.木材短缺
2.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B.防水
C.阻沙D.遮阳
3.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陕西B.黑龙江
C.新疆D.福建

10 .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图中字母代表地表侵蚀、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低。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代表水土流失的字母是
A.aB.bC.cD.d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
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
2018-08-20更新 | 409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理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