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下面为该省地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区域属于(     
A.河西走廊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
2.能有效解决甲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     
①陡坡建梯田②缓坡栽果树③退耕还林还草④修建挡土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下列地理事物以秦岭为界的是(     
A.森林和草原B.旱地和水田C.热带和亚热带D.干旱区和半干旱区

2 . 泥沙输移比为河流断面的输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比值。东北黑土分布区坡面侵蚀量大,春、夏季水蚀较强,但河流输沙量小。下图为“松花江流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④四个河流断面中,泥沙输移比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与夏季比,该流域春季水蚀的特点是(     
A.侵蚀量大,坡面侵蚀强烈B.侵蚀量大,侵蚀速度较快
C.侵蚀量小,沟谷侵蚀为主D.侵蚀量小,侵蚀范围较广
3.为减少土壤水蚀,当地农业生产应(     
A.沿等高线耕作B.增施有机肥料C.退耕还草还牧D.实行作物轮作

3 . 我国豫东地区分布着大量的风沙区。下图为豫东地区风沙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豫东风沙区的沙源主要来自(     
A.黄河挟带的泥沙B.海洋里的泥沙C.黄土高原吹来的风沙D.农田里的土壤
2.豫东地区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是(     
A.开挖入海新河道B.提高黄河冬季水位C.营造防护林体系D.合理分配灌溉水源

4 . 田间道路多为土质路面,在车辆及农机具行走碾压下,产生不同路面形态,在水流冲刷作用下,田间道路侵蚀强烈,切割严重,形成断路,制约农业发展。吉林省某村推广的新型保路技术,在路中开沟、码放砾石(称石坎),有效地抑制了流水对田间道路侵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路中开沟、码放砾石(称石坎),抑制流水对田间道路侵蚀,主要原理是(     
①集中水流   ②增强下渗   ③拦截泥沙   ④减缓流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每隔一段时间将石坎的砾石翻动一次,主要目的是保持石坎的(     
A.粗糙度B.坡度C.深度D.宽度
3.利用石坎技术改造过的田间道路表面,植被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     
A.近地面温度升高B.土壤稳定度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加D.车辆和行人减少
2021-06-01更新 | 548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大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0-19更新 | 150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其生态功能显著。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森林的自然生产力差异明显。历史上,我国黄土高原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森林类型中,自然生产力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2020-09-06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7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7-08更新 | 15220次组卷 | 99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天然林区多年平均径流深与森林覆盖率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代表
A.总径流量、地下径流、地表径流
B.总径流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C.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总径流量
D.地下径流、地表径流、总径流量
2.在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可以
A.增加总径流量B.增加地表径流量
C.减少地下径流量D.减少土壤侵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区,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常有光秃秃的山坡裸露着红色的岩石,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红色荒漠”。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昼夜温差大B.多大风天气C.雨水侵蚀强烈D.蒸发旺盛
2.与“红色荒漠”形成有关的人类活动是
A.坡地垦荒B.过度捕猎C.修建道路D.不合理灌溉
3.治理开发“红色荒漠”可行的措施是
A.修建梯田,种植水稻B.发挥特色,开发旅游
C.开山取石,生产建材D.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10 .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甘肃会宁,地处黄土高原的西南边缘。据此回答:
1.会宁县水土流失也很严重,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过度开垦和过度樵采
C.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D.干旱和大风现象
2.下列关于田纳西河及其流域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坡
B.山地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环境水量和水质
C.河流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D.河谷平原是该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
2017-11-1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