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石漠化是植被、土壤覆盖的碳酸盐岩地区转变为岩石裸露的喀斯特景观的过程,是中国南方亚热带喀斯特地区严峻的生态问题。下图示意广西西北部某县城不同强度石漠化发生率(不同坡度等级的石漠化发生率为某一坡度等级石漠化面积与该坡度等级喀斯特面积的比值)随坡度等级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 )
A.潜在石漠化与坡度等级关系不大B.极强度石漠化在一级坡度发生率很高
C.坡度越小,石漠化程度越高D.石漠化发生率为轻度>中度>极强度>强度
2.六级坡度以上各级石漠化发生率随坡度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土层厚度B.光照强度C.人类活动D.岩石类型
3.下列关于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最有效的是( )
A.降低坡度,修筑梯田B.北土南运,改良土壤
C.封闭矿区,禁止开采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2020-11-09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水河流域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水量不稳定。下图为宁夏清水河流域简图,下表为清水河流域不同时期某些地理概况。


时期(年)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泉眼山年均输沙量(亿吨)时期(年)水库建设数量(座)淤地坝建设数量(座)
1980~1989-180.181980~1989918
1990~1999210.451990~19991413
2000~2009-100.252000~200910239
2010~2015-70.092010~2012026

注: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指某时段主汛期降雨量与多年平均主汛期降雨量的比值,正值表示增加趋势,负值表示减少趋势。

材料二:清水河上游固原市黄土丘陵广布。当地采用生物谷坊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生物谷坊以具有一定间隔的柳桩为框架,将装有不同粒径砂砾的砂袋堆放其中,置于沟谷底部,上面可种植红柳等耐旱植物。下图为生物谷坊截面示意图。


材料三:“宁夏枸杞”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古就有“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的说法。喜排水良好的砂壤土;21世纪以来,宁夏在清水河流域打造了枸杞产业带。


(1)依据表格概括输沙量变化特点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说明生物谷坊在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3)近年来,宁夏在清水河流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发展依据。

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以中卫市黄河右岸浅层地下水为水源,向海原、固原等地供水,计划2023年底基本贯通。
(4)简述该供水工程贯通后对清水河流域发展的影响。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5月12日,国家领导人来到山西考察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和城市环境建设情况。2000多年前,古人曾在这里留下“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优美诗句。然而长期以来,这里生态遭到较大破坏。

材料二汾河流域气候大陆性较强。图1为“汾河上游流域地形图”,图2为“汾河上游流域地貌景观图”,图3为“太原地区气候资料图”,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查阅文献后制作的“汾河上游流域自西汉到清代人口及环境状况表”。



人口数量(万人)耕地面积
(万顷)
森林面积
(万顷)
植被覆盖率
(%)
灾害频率
(次/百年)
西汉31.655.3700.1
5.93.254501.2
7.84.293.2401.3
5.93.131.2151.5
24.4100.2944

(1)结合图1和图2,描述汾河上游流域内的地貌景观特征。简述影响该地貌特征形成的气候背景。
(2)作为研学小组的一员,请你对该流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进行评价。
(3)研学小组发现,历史上该地区每百年发生灾害的频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请简述人口数量、耕地面积、森林覆盖率与灾害频率之间的联系。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

4 . 孤东位于黄河入海口北侧。1976-2014年,在海岸线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孤东近岸海域5m等深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76-2002年,孤东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以淤积为主B.先淤积,后侵蚀
C.一直以侵蚀为主D.先侵蚀,后淤积
2.推测2002-2014年期间,黄河中游地区
A.年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大
C.年蒸发量减少D.植被覆盖率提高
2020-04-24更新 | 991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老贵州

材料一:石板房是布依族的传统民居,是当地人将传统生态观融入地方民居的杰作,多见于布依族聚居的黔中西部。当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层理分明,用作房屋的墙面和瓦片。下图为当地石板房照片

材料二:贵州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当地王家寨,绘制了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主要成因是水土流失,属于水蚀荒漠化。)分布统计图。下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


(1)推测当地盛产石材的形成过程(     
A.岩浆侵入—断裂下陷—风化侵蚀B.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
C.外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外力沉积—变质作用—风化侵蚀
(2)石板房是布依族人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依”的传统生态观融入建筑的杰作。体现了当地(     
A.气候湿热,石板房能抵抗外界高温且防水性好
B.地形崎岖,石板房分布在山谷南侧,避风向阳
C.土层浅薄,岩石裸露,便于随意获取建筑材料
D.石材易被风化,多年后需要更换,更美观舒适
(3)图1为贵州坝陵河大桥航拍景观,图2为坝陵河大桥的走向。该景观可能拍摄于(     
A.2月1日17时B.5月1日18时
C.8月1日11时D.11月1日6时
(4)研究人员在贵州发现中生代三叠纪时期的水生爬行动物的化石,被称为“贵州龙”。下图为某地岩层分布图,如果在岩层②中发现了“贵州龙”化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层形成于古生代B.③地层时期形成联合古陆
C.①地层蕨类植物繁盛D.③地层哺乳动物繁盛
(5)分析材料二图中极强度石漠化区形成原因。
2023-12-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洋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沟谷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部位。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沟谷的形成过程。

(1)简述黄土高原沟谷的形成过程。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评价黄土高原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3)针对黄土高原沟谷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有“建淤地坝”和“退耕还林、还草”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好,请说明理由。
2023-11-28更新 | 40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调研地理试卷

7 . 某校学生们开展地理模拟实验,下表为实验准备及相关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实验用品木板和木条制成的可升降水槽(如下图所示);掺杂少量沙子(颗粒粗细不一)的土壤;矿泉水5瓶;量角器与直尺各一把
实验步骤1.在木槽A面铺上一层较厚的土壤
2.将倾斜角度调至30°,取1瓶矿泉水,从斜面A顶端缓缓倒水,使水流呈线状,观察并记录水槽面A、B砂层的变化
3.同时倒入2瓶矿泉水,其他操作同步骤1、2
4.同时倒入2瓶矿泉水,将倾斜角度调至40°,其他操作同步骤1、2

1.本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A.风成地貌B.流水侵蚀地貌C.冰碛地貌D.喀斯特地貌
2.模拟实验中直接改变的是(     
A.流量B.流速C.输沙量D.坡比
2023-02-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8 . 下左图示意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下右图为人造梯田景观——广西龙胜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③中地下部分没有的地貌类型是(     
A.石林B.石钟乳C.石柱D.石笋
2.该地貌发育成熟后,当地(     
A.降水稀少B.土壤贫瘠C.地表水丰富D.岩石坚硬
3.关于广西龙胜梯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保持水土,体现人地协调发展
B.可以增加当地农业粮食的产出,提高农民的收入
C.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资源
D.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并由此导致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

9 . 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下图为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某小区域模拟两次降水(a、b)后测得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其中一次降水引发了浅层滑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区域两次模拟降水(     
A.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B.a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C.b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D.b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2.浅层滑坡发生后,导致产沙率变化的原因有(     
①滑坡后土壤裸露面积增大
②地表受侵蚀后坡度增大
③地表径流增强,挟沙能力上升
④滑坡深度大,下渗增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23-06-07更新 | 68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冀州区冀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沟壑系统主要由浅沟、切沟、冲沟等沟壑组成。勺状沟壑是独特的沟壑,因形状像勺子而得名。降雨时,地表径流进入勺沟,流水通过陷穴以地下流的形式转移至坡底。勺沟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沟壑。下图意沟壑系统和勺沟分布。



(1)与切沟、冲沟相比,描述勺沟外部形态的主要差异。
(2)浅沟、切沟、冲沟是沟谷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推断三者的演变顺序,并说明原因。
(3)分析该区域勺沟结构稳定且长期存在的自然原因。
2022-08-15更新 | 543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