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2020-07-11更新 | 11319次组卷 | 43卷引用:重组卷02-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湖北高考专用)

2 . 土壤干层是指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地表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储水导致水分失衡,使土壤含水量长期稳定在6%以下,我们把这一土层称为土壤干层。根据调查,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分布范围相当广泛,是一种常见现象。以刺槐为例,下图是黄黄土高原刺槐林地雨季后(11月份)土壤水分状况纵断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干层形成除了与降水有直接关系外,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A.挖鱼鳞坑B.修建反坡梯田C.海拔较高D.土质疏松
2.由上图中可见,降水对土壤水分补偿特点总体表现为(     
A.南多北少,上多下少B.北多南少,上多下少
C.南多北少,下多上少D.北多南少,下多上少
3.结合图文材料判断,土壤干层首先出现在(     
A.淳化至黄陵之间B.黄陵至富县之间C.富县至延长之间D.延长至清涧之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沟谷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部位。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沟谷的形成过程。

(1)简述黄土高原沟谷的形成过程。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评价黄土高原大规模治理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3)针对黄土高原沟谷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主要有“建淤地坝”和“退耕还林、还草”两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好,请说明理由。
2023-11-28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4月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黄土高原北部年降水量约为300mm,每年有105~125天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为探究流水侵蚀对黄土高原不冻裸坡和半解冻裸坡(图1)的影响,某科研小组模拟在坡度为12°的两种黄土裸坡上,进行相同降水强度下的流水侵蚀对比实验。图2示意实验中黄土不冻裸坡和半解冻裸坡两种状态下产沙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1)分析该区域坡面上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原因。
(2)在相同降水条件下,与不冻裸坡相比,判断半解冻裸坡坡面径流出现的早晚并解释原因。
(3)与不冻裸坡相比,说明半解冻裸坡产沙速率大的原因。
2024-05-23更新 | 41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4月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土壤有机碳流失主要是以泥沙为流失载体,其从农田到水体的迁移受土壤侵蚀过程影响。土壤侵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受较多因素影响。广西红壤区典型的水源地——那辣小流域的甘蔗区(坡耕地)土壤有机碳流失问题严重。下图示意2021426日至1016日该流域不同降雨事件影响下甘蔗区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量的时空变化(即进入河流的污染物负荷量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甘蔗区泥沙有机碳入河负荷量最小值出现在甘蔗的(     
A.苗期B.伸长期C.分蘖期D.成熟期
2.甘蔗区泥沙有机碳浓度在苗期高于其他生长期的原因是(     
A.降水频率高B.植被覆盖度高
C.土壤重量大D.人类活动干扰
3.为了降低流域内土壤有机碳的流失,该流域需要(     
①降低土壤重量②提高植被覆盖率③加快河流流速④调控甘蔗生长期施肥的时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3-02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明日之星高考地理精英模拟卷【湖北版】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西省太和县千烟洲采用“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模式发展立体农业。

(1)指出该地区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产生的自然原因。
(2)分析提高“丘上林草”植被覆盖率对缓解该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
2023-12-1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4月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鱼鳞坑是黄土高原常用的生态整地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有序地挖掘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因此被称为鱼鳞坑。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模拟三种坡度均为25°的坡面,对相同降雨强度(70mm/h)持续60分钟降水,研究其径流强度和输沙速率的变化。下图分别为三种坡面示意图、径流强度对比和输沙速率对比图。

          

(1)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鱼鳞坑对当地生态恢复的作用。
(2)分析丙坡面前15分钟输沙速率增加较快的原因。
(3)与甲坡面相比,分析乙坡面输沙速率峰值低、出现时间早的原因。
2023-09-06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4月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8 .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是通过标准化降水与潜在蒸散的差值,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状况偏离常年的程度,是分析干旱演变趋势的理想指标。下图为1960—2016年黄土高原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空间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整体呈现变干趋势的地区为(     
A.陕西北部B.山西北部C.内蒙古南部D.宁夏全部
2.导致黄土高原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地势B.太阳辐射C.距海远近D.大气环流
3.仅考虑年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整体变化趋势的影响,图示区域(     
A.土地荒漠化加重B.水土流失加剧C.生物多样性增多D.土壤板结严重
2021-05-25更新 | 380次组卷 | 5卷引用:高考仿真卷二(湖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湖北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泾渭分明,源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西安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古人认为是泾水浊而渭水清的。但到了现代,许多专家亲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因此将这一成语解释为:“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



(1)说出图中A地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及分析其原因。
(2)判断B处地形,并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其形成过程。
(3)请说出现代渭河水浑的主要人为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暖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年均降水量400mm左右,多集中在7、8月份。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榆林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榆林市略图。

材料三红碱淖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西北部,是中国最大沙漠湖泊。红碱淖为其东部神木煤田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1997年,红碱淖面积尚有57平方公里,到了2015年仅剩31.51平方公里。

(1)榆林市地处四大地区的____,红碱淖的补给水源除降水外还有________
(2)结合生产活动,说明榆林市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的发生过程。
(3)分析红碱淖1997年至2015年面积变化的原因。
2024-04-28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4月调研考试(二模)地理试题18题原题及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