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1 . 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沟道治理一直是重中之重。沟道治理主要包括淤地坝、水库等工程建设。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当地人择沟道而居,因此,该地有着悠久的打坝治沟历史,也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说法。完成下面小题。

1.对“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的合理解释是(     
A.打坝蓄水,调节了小流域的气候B.打坝抬田,增加了耕地面积
C.打坝降坡,减缓了小流域沟道发育D.打坝淤地,改善了土壤水肥条件
2.除打坝治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外,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谷地修建储水窖B.谷地开挖排水渠C.坡地修筑鱼鳞坑D.坡地铺设草方格
2023-10-1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部分 模块检测卷 测试二 学业水平等级性测试卷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过渡性显著,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之一。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发展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设施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修建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山下设施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下面图甲为黄土高原范围示意图,图乙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1)[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说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的原因。
(2)简析在山腰与沟坡栽种植被时,选择草灌结合的原因。
2023-10-15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部分 专题检测卷 专题二 区域环境、城市与产业发展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带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作用实现坡面减流减沙的功效,且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紫色土是紫色岩层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组成物质较粗,组织疏松,易透水。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土壤退化严重,当地通过建设草带来治理土壤退化。下图为草带护坡景观图。


       
(1)简析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述草带能实现坡面减流减沙功效的原理。
2023-10-1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一至二章阶段综合检测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家住贵州乌江流域地区的小亮,对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流域内石灰岩岩层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如图为乌江流域(图1)和流域内石漠化景观(图2)。


       

任务一:考察流域地形。

任务二:查阅文献,获取乌江流域坡度与土层厚度关系的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分组abcdefg
坡度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
土层厚度(mm)120818078714220

任务三:探究减缓石漠化的措施。

小亮综合分析调查数据后认为,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加重石漠化程度,不同坡度的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


(1)概述乌江流域主要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绘制统计图,并说出坡度变化对土层厚度的影响。
(3)针对不同坡度,提出两条减缓该流域石漠化的具体措施。
2023-10-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第2部 分重点强化卷 重点强化1 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5 . 水土流失是我国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治理难度较大。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面貌持续向好,水土流失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     
①降水量大且强降雨频次高②植被覆盖率低③流域面积较大④中上游地势起伏较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0-1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部分 专题检测卷 专题一 区域的特征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6 . 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水库于20236219时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完成下面小题。

   

1.[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黄河调水调沙选在该时段进行,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黄河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地冲沙减淤D.汛期将至,为防汛做准备
2.为缓解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状况,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②植树造林,遏制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③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④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收集、储集工程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3-10-10更新 | 50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A卷·高中名校好题基础达标卷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7 . 某小流域位于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县,以丘陵地形为主,曾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大片的“红色荒漠”。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采取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工程,主要种植耐贫瘠树种-马尾松,使流域内林地占比超70%,但部分地区的生态恢复状况仍然较差。近年来,当地通过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治理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角度]20世纪80年代后,该小流域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较严重的原因是(     
A.土质较疏松,抗侵蚀能力弱B.林地面积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C.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森林D.林地树种单一,地表裸露严重
2.“红色荒漠”给长汀县带来的影响是(     
A.泥沙淤积,长江航运受阻B.雨季防洪难度增加
C.耕地面积增大,粮食增产D.气候变干,土地沙化加剧
3.下列有关该小流域治理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全面退耕还林,保持水土B.打坝淤地,提高植被覆盖率
C.农业综合开发,养护结合D.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
2023-10-10更新 | 27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A卷·高中名校好题基础达标卷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8 .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部分河段在大堤的束缚下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某悬河段两岸农民曾在黄河主河槽两侧自发加建生产堤。黄河滩区指黄河大堤与生产堤内的临河黄泛区,它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图为该悬河段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农民在黄河大堤内自发加建生产堤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河水流速,提高冲淤能力B.减少水流对黄河大堤的冲刷
C.促进泥沙淤积,提高土壤肥力D.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经济收入
2.黄河滩区居民外迁、生产堤拆除有利于黄河下游(     
A.提高滩地土地利用率B.降低主河槽汛期水位
C.减少滩地泥沙来源D.增加河流汛期流速

9 .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植物。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谷坊的修建可使(     
A.流速降低侵蚀减轻B.径流中含沙量增加C.沟道下蚀作用增强D.下游土壤肥力增加
2.柔性坝的主要作用是(     
A.涵养水源增加径流量B.绿化河道美化环境
C.利于保护生态多样性D.进一步增加沉积量
2023-10-10更新 | 113次组卷 | 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第1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2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A卷 必备知识全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是一幅有关我国某一民居的剪纸作品,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秦汉时期森林面积较大,随着人口增加,该地区森林面积大大减少,农业用地大量增加。


   
(1)说出该剪纸作品中出现的民居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影响其分布的原因。
(2)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的变化,推测从秦汉到现在该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
(3)该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是____。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请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简述这一生态问题的自然成因____
(4)该地区的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概括其危害的主要表现。
2023-09-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周测卷九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