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为探究人类破坏植被对诱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地理实验小组以某地的3个坡度为27.5°的草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进行3种不同流量(总放水量均为200L)的模拟冲刷试验。3个坡面为:(1)强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地下部分,平整坡面;(2)半干扰模式:移除植被地上部分;(3)未干扰模式:保留原生地表。强干扰模式由于开挖植物根系,土质松散,富含砾石。读“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和“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流量产流时间表单位:min

干扰模式

6L/min

9L/min

12L/min

平均时间

强干扰模式

35.00

17.60

8.40

20.33

半干扰模式

4.40

6.25

5.00

5.22

未干扰模式

8.00

7.68

7.17

7.62

不同流量不同模式坡面累计产流特征表

放水流量

(L·min-1

累计产流量/L

强干扰模式

半干扰模式

未干扰模式

12

179

104

120

9

140

82

53

6

48

40

31

1.据表可知,不同干扰模式坡面随流量变化产流时间的变化表现为(     
A.不同模式的径流量与产流时间均呈负相关
B.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不明显
C.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均短于未干扰模式
D.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与流量变化关联最小
2.同径流量下强干扰模式的产流时间最长,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B.土壤C.地形D.气候
3.通过模拟冲刷试验对比可知(     
A.强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长,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低
B.半干扰模式产流时间最短,对水土流失的诱发程度最高
C.强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最大,对水土流失诱发程度最高
D.随流量增加,半干扰模式累计产流量小于未干扰模式
7日内更新 | 118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押题卷一(河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河北专用)

2 . 受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不断增强的开发建设活动影响,湖北省土壤侵蚀严重。为了研究其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某团队基于2009年、2019年两期相关数据计算土壤侵蚀量,评估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为湖北省水土保持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下图示意湖北各区高程,下表示意2009年、2019年湖北省各区土壤侵蚀量。完成下面小题。

分区土壤侵蚀量/万吨
20092019
Ⅰ区13710.6715859.65
Ⅱ区521.92450.99
Ⅲ区4124.533307.00
IV10252.856177.17
V7798.378500.74
VI6820.715776.98
Ⅶ区18801.5413806.65
VIII26838.7718166.89
全省88869.3672046.07
1.影响各区土壤侵蚀量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地势②土地面积③降水总量④土壤肥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为减少湖北省土壤侵蚀量,下列区域差异化措施合理的是(     
A.东部地区退田还牧B.中部地区退耕还林
C.西南地区退牧还草D.西北地区植树造林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期末模拟检测卷01(范围:选必2+选必3+区域地理)-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定边机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机场周边区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土壤侵蚀严重,机场建设过程中对下垫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土壤侵蚀,采用自然恢复加合理的人工干预能有效保护生态。下表示意定边机场飞行区和取土场土壤侵蚀的自然恢复效果预估。完成下面小题。

施工区域飞行区取土场
占地面积/公顷144.2533.75
施工时间/2.52
预估土壤侵蚀速度/(吨·千米-2·年-11456924225
2403119950
3349417100
4295614250
522589975
1.自然状态下,定边机场周边的土壤侵蚀中(     
A.风蚀在冬季最强B.流水侵蚀在夏季最强C.冻融在冬季最强D.温差风化在夏季最强
2.与飞行区相比,取土场土壤侵蚀总量大,主要因为(     
A.占地面积大B.施工时间长C.侵蚀强度大D.自然恢复慢
3.为缓解施工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跑道内布设排水沟②外围设立挡沙墙③开挖土方及时回填④营造高密度防风林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及沿A-D连线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塬坡、沟谷发育,主要是由于(     
A.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
C.流水沉积和重力崩塌D.冰川侵蚀和重力崩塌
2.相比沟谷,塬坡(     
A.侵蚀强度更大B.土壤肥力较高
C.地势起伏更大D.搬运能力更强
3.随着塬坡、沟谷发育,该地(     
A.沟间地扩大B.塬面扩大C.沟谷线延长D.流域扩大
2024-02-29更新 | 623次组卷 | 9卷引用: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随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科研小组对一小流域两次降雨(下图)后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进行了研究。该流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条件多年无明显变化。在前期均未发生降雨的情况下,两次降雨在流域内的降雨总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特征基本一致,但降雨移动方向、降雨量分布不同。流域出口处水文站的监测数据表明,两次降雨后流域的产流产沙状况有显著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两次降雨移动的大致方向分别是(     
A.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B.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
C.自东南向西北,自北向南D.自西北向东南,自南向北
2.与第1次降雨相比,第2次降雨后流域出口处水文站测得的(     
A.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小B.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小
C.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大D.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大
2024-01-11更新 | 32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8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6 . 加拿大中部某废弃矿坑填充有10米厚的尾矿渣,并在表层回填河砂和表土修复矿山。回填改造的矿区呈山丘、洼地(季节性积水)相间分布的形态。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中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山丘的坡面产生较强的径流。随着植被的演替恢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发生改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春季,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产生的径流强度较大,主要因为(     
A.融雪量大B.降水量大C.灌溉引水量大D.冻土阻隔
2.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恢复,洼地(     
A.土壤盐渍化减轻B.年平均水位上升
C.地下水补给减少D.实际蒸发量增大

7 . 不同的垄作方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不同。某研究团队采用137Cs示踪技术对位于小兴安岭西南缘的黑土区进行研究,137Cs的地表损失量和累积量分别与土壤的侵蚀量和沉积量存在一定关系,因而能够提供土壤侵蚀和沉积信息。左图、右图示意研究区内不同垄作坡面及137Cs活度随坡长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自然状态下,坡面137Cs减少最快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与顺坡垄作相比,横坡垄作(     
A.利于防洪排涝,作物品质更高B.光照利用效率高,产品质量高
C.水土流失较轻,黑土肥力更高D.便于机械化生产,生产成本低

8 . 为研究某退耕地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关系,科研人员于2019年在该地选取四个径流条件相同的小区域,种植油松(乔木)、沙棘(灌木)、达乌里胡枝子(灌木)、赖草(草本)等耐旱的原生植被。下表示意2019~2022年夏季5次降水(降水强度相差不大)后测定的四个小区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
场次

测定
时间

降水量(mm)
径流量(L)
油松+沙棘油松达乌里胡枝子+赖草沙棘
12019年23148208198118
22020年45151161160132
32021年3561746366
42022年33917614570
52022年1310283740
1.该退耕地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
2.第3、4场降水量相当,但第4场产生的径流量更大,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植被生长状况的差异B.前期降水状况的差异
C.林冠截留能力的差异D.植被保水能力的差异
3.该退耕地不同阶段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的植被类型是(     
A.早期灌木B.早期乔、灌结合C.后期乔木D.后期灌、草结合

9 . 融雪侵蚀是指因冰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而发生的侵蚀过程,受坡度、土壤水分、汇水面积影响。融雪地表坡侵蚀形成断垄型细沟。黑龙江省某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为横垄农田,冬季留茬,但留茬后的土地易造成土壤侵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地考察发现该小流域垄坡坡顶断垄型细沟发育较少,主要是因为坡顶(     
A.坡度较大,积雪厚度较小B.风力较大,融水蒸发较强
C.土质坚硬,不易遭到侵蚀D.气温较低,顶部面积狭小
2.冬季留茬后易造成土壤侵蚀,是因为入冬前留茬地土壤(     
A.地温较高B.土层浅薄C.质地疏松D.水分较多

10 . 土壤干层是指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地表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储水导致水分失衡,使土壤含水量长期稳定在6%以下,我们把这一土层称为土壤干层。根据调查,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分布范围相当广泛,是一种常见现象。以刺槐为例,下图是黄黄土高原刺槐林地雨季后(11月份)土壤水分状况纵断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干层形成除了与降水有直接关系外,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A.挖鱼鳞坑B.修建反坡梯田C.海拔较高D.土质疏松
2.由上图中可见,降水对土壤水分补偿特点总体表现为(     
A.南多北少,上多下少B.北多南少,上多下少
C.南多北少,下多上少D.北多南少,下多上少
3.结合图文材料判断,土壤干层首先出现在(     
A.淳化至黄陵之间B.黄陵至富县之间C.富县至延长之间D.延长至清涧之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