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数千万年前的板块运动致使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内陆地区变得干旱,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这些沙漠的沙尘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形成了地球上黄土分布最集中的黄土高原。如今的黄土高原虽然沟壑纵横,但已梯田成片,生态得到改善。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黄土高原成因最为接近的地貌是(     
A.灌丛沙丘B.风蚀蘑菇C.冲积平原D.水上雅丹
2.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因为(     
A.流水冲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
3.黄土高原修筑梯田最应注意(     
A.防御地震与滑坡等灾害B.始终与等高线保持垂直
C.不可在高海拔地区修建D.把保护生态放在第一位

2 . 实施了生态建设工程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但若疏于维护,人类对微地貌的改变逐渐被抹去,水文-泥沙-植被将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中游地区生态脆弱是因为其自然地理系统(     
A.功能协调性强B.组分结构简单C.抗干扰能力强D.系统稳定性强
2.该地水文-泥沙-植被重新建立新的平衡,体现了自然环境(     
A.内在联系的整体性B.系统结构的整体性
C.系统功能的整体性D.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2024-03-0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样板。下图为高西沟村治理前的景观对比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高西沟村治理前地表(     
A.沟壑纵横B.起伏和缓C.平坦开阔D.山高谷深
2.若高西沟村生态治理模式在黄土高原大规模推广,会导致黄河(     
A.流域降水量增加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慢
C.入海口泥沙增多D.入海口无机盐类增多

4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位置如左图所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平均海拔1200~1600米。右图示意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1999年以后,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沟谷的关键原因是沟谷处(     
A.热量丰富B.水分充足C.光照强烈D.土壤肥沃
2.该区域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是(     
A.高密度种植林木,增加植被覆盖率B.禁止人类活动,恢复植被
C.人为干预,营造大面积人工林D.选择耗水少或耐旱植被,分区种植
2024-03-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滁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及沿A-D连线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塬坡、沟谷发育,主要是由于(     
A.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
C.流水沉积和重力崩塌D.冰川侵蚀和重力崩塌
2.相比沟谷,塬坡(     
A.侵蚀强度更大B.土壤肥力较高
C.地势起伏更大D.搬运能力更强
3.随着塬坡、沟谷发育,该地(     
A.沟间地扩大B.塬面扩大C.沟谷线延长D.流域扩大
2024-02-29更新 | 635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6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方红壤丘陵区营造和恢复了大面积的马尾松林,使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林下水土流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人工营造马尾松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仍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B.马尾松生长慢,树冠遮蔽较差
C.马尾松属针叶,涵养水源能力差D.林下植被匮乏,生态结构简单
2.长期水土流失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A.土壤肥力降低B.土层变薄,农业减产
C.土壤沙化加剧D.阻塞河道,影响航运
2024-02-28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7 . 山西省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淤地坝是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示意该省某小流域地形状况和淤地坝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实行留茬少耕免耕制度,减轻风力侵蚀B.实施保塬护坡固沟工程,根治水土流失
C.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土地规模D.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2.图示小流域最适合打坝淤地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4-02-28更新 | 505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8 . 砒砂岩(如图),因其“毒害”如砒霜而得名,集中分布于我国鄂尔多斯高原,它是一种松散的岩层;遇水如泥、遇风成沙;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沙棘是一种耐旱灌木,枝叶茂盛,根系发达,是砒砂岩区生态治理的先锋树种。当地人在裸露平缓的砒砂岩区种植沙棘,成活率高,成林快,效果理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砒砂岩的“毒害”表现在(     
A.含有有毒矿物B.植被不能生长
C.易起沙、流失D.土壤质地黏重
2.当地人在裸露平缓的砒砂岩区种植沙棘,可以(     
①保持水土②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增加地表径流 ④增加土壤水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2-27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商丘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9 . 鱼鳞坑是在较陡山坡上有序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保土能力。图为我国某地鱼鳞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鱼鳞坑多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B.河套地区C.黄土高原D.南方丘陵
2.鱼鳞坑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D.蒸发
3.鱼鳞坑品字形交错排列是为了(     
A.增强稳固性B.减少投入成本C.增加观赏性D.有效拦截径流
2024-02-2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成,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图示意某小流域塬坡的形成与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塬坡发育(     
A.沟谷线增长B.塬面扩大C.沟沿线收缩D.塬边线收缩
2.黄土沟壑区治理的合理措施有(     
①塬面退耕还林还草②塬坡修建水平梯田③沟谷疏通防洪④沟谷打坝淤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2-07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