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材、水果复合生态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下图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1)说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的理由。
(2)结合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试阐释采用滴灌技术的必要性。
(3)请你为药果复合生态园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1-07-06更新 | 1005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1962年,塞罕坝林场从1 000 km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经过50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1962年的12%提高到如今的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



(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2)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坝高床育苗的优点。
(3)分析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成活率较低的原因。
(4)分析塞罕坝林场建成50多年后,当地霜冻发生频率降低的原因。
3 . 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某地1970年和198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1970~1980年间,土地利用构成明显的变化是:耕地增加了_____%,森林覆盖率减少了_____%。根据表格所示,森林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2)该地区人均耕地是减少了还是增加了?__________。相差了_____%。


(3)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4)分析上表,说说本地区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7-12-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