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堂溪流域主体位于重庆市奉节县草堂镇。区内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海拔为1281866m,耕地主要分布于6°~25°的坡地上,大规模垦殖期间,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近年来,流域内常住农户减少,青年劳动力外山务工增多,为此政府给予农民一定补贴,成立专业合作社,鼓励种植和栽培以脐橙为代表的经济果林,农业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坡耕地—果林传换,山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1)草堂溪流域坡耕地转换为果林之后水土流失得到了明显改善,请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
(2)说明草堂溪流域近年来坡耕地转换为经济果林的社会经济原因。
(3)调查发现,坡耕地—果林的转换,多发生于公路周边,请推测原因。
2023-12-12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山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综合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红芋(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食)为大别山区主要经济、农业植被,均采用坡耕地种植。某科研小组收集实验数据定量分析,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在不同降雨特征下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推测茶树种植地和红芋种植地水土流失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克兰(如左图)位于欧洲东部,黑土广布,表层土壤季节性冻融。第聂伯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发源于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流域内气候较温暖湿润,从西北向东南,气候的大陆性逐渐显著。第聂伯河以基辅和扎波罗热为界划分上、中、下游,植被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右图示意基辅气候资料。

(1)比较第聂伯河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并说明原因。
(2)分析第聂伯河航运价值高的原因。
(3)简述冻融作用导致黑土流失的过程。
4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示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有人建议该区域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河口镇和孟津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段穿行在峡谷之中,两岸山势陡峻,水流湍急,落差集中,峡谷与盆地相间,河水含沙量小,这一段有支流洮河和湟水等汇入,水量逐渐增加到黄河总水量的70%。

材料二 黄河中游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自河口镇站至三门峡站含沙量陡增。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我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它的修建对黄河下游的治理发挥重要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推测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核心,并请说出你的理由。
(2)黄河中游含沙量大,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董志塬内的南小河沟流域(图1中白色为无植被区,黑色为植被覆盖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23毫米,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粉质壤土。流域内塬面、源坡和沟坡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地区大规模开展了“塬、坡、沟三道防线”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土壤可蚀性是指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不同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蚀性有明显差异。图2示意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可蚀性情况。



(1)简析南小河沟流域成为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自然原因。
(2)仿照河流地貌的发育,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南小河沟流域沟谷的扩展过程。
(3)说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等级的差异,并对较易侵蚀部位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020-07-31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三6月高考模拟演练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我国某省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当地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农民反映,山上的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原因。
(2)针对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简述治理措施。
2020-04-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文)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年后挂果,9-10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图为皇甫川流域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分析其自然原因。
(3)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9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1)右上图为甲区域局部放大图,请在图中画出河流及其主要支流。
(2)该地区拟在图示M地建取水口为沿海城市供水,简述其理由。
(3)简述该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0 .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内流区,流域内资源环境独特。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流域2009年—2011年土地利用结构及动态变化表(单位:%)
土地利用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人工用地
未利用地
2009年
1.59
2.72
67.87
16.22
0.30
11.30
2010年
1.47
2.83
68.47
16.12
0.30
10.81
2011年
1.47
2.84
68.47
16.12
0.29
10.81
2009年—2011年变化率
-0.12
0.12
0.6
-0.1
-0.01
-0.49

材料三: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青海湖湿地以及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为主,是我国最早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但青海湖区目前存在湖区水位下降且水质恶化,周边沙化面积扩大,湿地面积逐渐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1)青海湖属       (淡/咸)水湖,湖水损耗的主要自然途径是      ;流域内地势总体特征为         
(2)祁连山是高原山地气候与        气候分界线;青藏高原日照强原因是      
(3)材料二显示,青海湖流域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耕地与林、草地比重变化,与当地实施了       政策有关。
(4)简析青海湖鸟岛成为候鸟重要栖息地的原因。
(5)简述保护与建设青海湖区湿地环境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