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典型的“八山—水—分田”的山区县,这里是中央苏区所在地,也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往年,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自然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其水土流失面积之广、程度之深、危害之重、影响之大居福建省之首。经过多年的治理与修复,长汀县从水土流失重灾区转变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14年长汀县森林覆盖率达79.8%。2016年以来,长汀县推动重点产业优化升级,初步形成以稀土、医疗器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新格局,下图为长汀县简图。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广大且严重的自然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长汀县选择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的依据。
(3)为了长汀县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建议。
2023-04-23更新 | 293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项02 期中测验:易混易错精练(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内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和淤地坝建设,1999年以来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著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但实地调查发现,当地人工林草均不是自然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种植密度大,有些树种耗水过大,形成土壤干层,致使坡地林木“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影响生态恢复。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位置及地形分区。



(1)分析北洛河流域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明流域内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对减少黄河下游输沙量的作用。
(3)与自然植被相比,简析该流域人工林草更易导致土壤干层形成的原因,并对后期植被恢复提出合理化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黄河的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改道后,原黄河河道被称为废黄河,原河口被称为废黄河口。图1为江苏北部某区域不同年份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示意图。

材料二图2为黄河主要测站输沙量统计(数值为统计年份之前的多年平均值)



(1)图1所示区域海岸线长,但是没有形成大型港口,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调查发现,图中废黄河口附近的水下三角洲面积在增加。请简析其原因。
(3)概述黄河输沙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时间变化特点。为使黄河含沙量进一步下降,请提出在黄河中游地区可采取的有效工程措施。
2022-01-29更新 | 37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三地的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1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材料二:图2是蒙古高原某流动沙丘的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三: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图3为黄土高原三大黄土带分布图。黄土高原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材料四:太行山是我国重要地形单元的分界线,太行山以西为黄土高原,以东为华北平原,太行山东麓有一条“盛产”古都(北京、燕下都、灵寿故城、邯郸、邢都、邺城、安阳等)的大走廊。


(1)材料一中a、b、c、d表示的主导外力作用分别是a____、b____、c____、d____
(2)以下现象,属于图1所示的流水搬运过程的是(     )。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沙漠化⑤河水带走泥沙⑥山体滑坡、崩塌
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3)导致图2所示沙丘形成和发展的盛行风向是____;为了减少沙丘的流动性,图2中四地中最适合植树种草的地点是____
(4)黄土高原地区,按黄土颗粒大小可划分为三个黄土带,图3中甲是____带,乙是____带,丙为黏黄土带,从甲到丙颗粒物逐渐变____。针对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植树种草、________等。
(5)从地形、地貌、土壤角度分析太行山东麓“盛产”古都的原因。
2021-11-11更新 | 3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恒河平原(孟加拉国、印度等国)的深水稻一般生长在1—6米深的水中,根茎长。

材料二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下图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



从地形角度分析图中甲地土壤侵蚀度大于乙地的原因,并简述甲地减轻土壤侵蚀可采取的措施。
2021-04-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考点24 环境保护-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M是山东省内最大引黄灌区的渠前所在地,该地引黄工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改造。

材料二N地采用了“扬水沉沙、淤临固堤”工程,该工程是利用黄河北大堤临河低洼地带顺堤方向修筑沉沙条渠,将从黄河引来的浑水由泵站扬水提入沉沙条渠,再将水通过节制闸实现输水,达到了避害趋利的目的。

材料三图1为我国部分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黄河N附近河段工程示意图。

材料四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按照不同比例种植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相对于单作,需要投入更多的劳作和田间管理。

(1)简析造成M地引黄工程在1962年停灌的主要原因。
(2)简述N地淤临工程建设的意义。
(3)从农业技术经济因素角度,简析P地农民近年来很少采用“间作套种”方式的原因。
2021-03-03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题
7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未固结的粉细粒黄色、褐黄色土状堆积物。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分为:沙黄土带(甲)、典型黄土带(乙)和黏黄土带(丙)。三个黄土带的黄土剖面均表现为块状特征即不具备明显分层特征。

材料二:银川市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面积为9025.4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229.3万人,约占宁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非户籍人口多数来自自治区内其他城市。西安市面积10752平方千米,2019年常住人口1020.4万人。

材料三:某中学组织研学活动,分别在黄河沿岸的①处发现当地特色治沙工程景观—草方格沙障。②处为黄土高原沟壑地貌景观。



(1)按成因推断,甲、乙、丙三个黄土带,黄土颗粒(成土母质)最大的是____带。甲至丙黄土带上发育的土壤厚度逐渐变____(填厚或薄),影响土壤厚度的最主要成土因素是____
(2)银川市吸引区内其他城市人口迁入的主要影响因素为____,按空间范围划分,属于____迁移。银川、西安两市土地面积相差不大,但2019年西安市人口合理容量较银川市更____(填大或小),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具有____特点。
(3)①处工程景观反映了当地____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该工程通过设置草方格,增大了地面的粗糙度,降低了____,达到阻沙和固沙目的。与种植防护林相比,指出该治沙工程的不足____
(4)②处的沟壑景观主要受____蚀作用形成,试描述黄土高原沟壑(冲沟)的形成过程____
2021-02-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五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的多沙粗沙区,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晋陕蒙砒砂岩裸露区。砒砂岩是一种“无水坚硬如石,遇水松软如泥”的松散岩层。在这里,一般植树种草效果不佳,沙棘却可以顽强地生长繁殖。

材料二:图1为砒砂岩分布区域图,图2为砒砂岩实景图。



(1)说明图中黄河含沙量的大小,并从水系特征的角度简述其原因。
(2)从外力侵蚀的角度,分析砒砂岩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说明砒砂岩分布区沙棘种植面积增加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2020-12-04更新 | 45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阴影部分为黄土高原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延安的气候统计图



(1)延安的降水集中在      两月,且多暴雨,这种降水形式多属于       (冷锋/暖锋)雨。
(2)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黄土高原的成因。
(3)煤炭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属于      资源,坑口火电站属于      指向型工业。一般而言,开采和使用煤炭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4)描述从兰州一河口一龙门含沙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5)简述西安的城市规模比延安大的原因。
2020-07-28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①省1978年以来三次产业构成变化图。

(1)材料一图中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甲是_____,黄河流经①地区后发生的显著变化______
(2)阿拉善地区容易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主要原因是该地地处内陆,气候__________频繁,光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超过降水量,易引起风蚀。
(3)②山是我国_____(自然区)中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该山以南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是______
(4)请你从生态建设的角度为①省产业结构调整献计献策_______
2019-03-08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题 0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