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第一阶段为缓坡开挖梯田,旨在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土壤侵蚀,但是水土流失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阶段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效果并不显著。第三阶段,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下图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1)说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的理由。
(2)分析在山腰与沟坡进行植被建设时,选择草本、灌木结合的原因。
(3)如何评价第三阶段可持续景观模式带来的显著效益。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域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区域。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平方千米,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西柳沟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在中游风沙区,可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下游地势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下图示意西柳河流域及水文站位置。

(1)说明入黄口处沙坝泥沙的主要来源。
(2)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请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3 . 某校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了如下数据:

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毫米)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
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20-220.12-0.3
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
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3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坐标图(如图):



(1)降水时间分配、年降水量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
(2)从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看,坡度大不利于该地貌发育,原因是____
(3)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我国北方深厚的石灰岩地区没有形成桂林这样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____
(4)喀斯特地貌地区适宜发展____业,但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也有许多不利影响,如修建大型工程时要注意避开____,农业生产易产生____等问题。
2022-01-1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新教材)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的“地上河”是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地理事象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图示意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黄土高原土质______,夏季多暴雨;同时由于人类长期活动导致______,因而水土流失严重。
(2)黄河下游“地上河”导致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补给两岸平原地区的地下水,地下水不断____________在表土层中积累,最终导致土地盐碱化。
(3)说出黄河下游河段“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4)简析黄河下流断流的自然原因。
2023-05-21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五)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植被恢复前后河流流量变化,两次流量监测在同等暴雨条件下进行。


   
(1)植被恢复前,该流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流域内植被恢复后,土壤中的_________(填土壤物质组成成分)含量增加,肥力提高。
(2)图中①、②曲线代表植被恢复后河流流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曲线。
(3)简述植被覆盖率提高对该流域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近年来,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某地理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活动一   认识黄河之“浊”与“清”下面为该小组查阅的黄河流域示意图和各水文站不同时段年均输沙量统计图。




(1)据图分析,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____(上游、中游、下游);1999年以来,黄河下游年均输沙量明显____(增加、减少)。

活动二   探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2)下图为该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甲、乙装置初始实验条件相同,且均为平放。分别对装置进行以下不同的操作,请你对比a、b容器内水的浑浊程度:

①增加甲装置注水箱水量,则容器____(a、b)的水更浑浊。
②将草皮铺设到甲装置泥土上,则容器____(a、b)的水更浑浊。
③稍微增加甲装置坡度,则容器____(a、b)的水更浑浊。
④压实甲装置的泥土,则容器____(a、b)的水更浑浊。

活动三   探究黄河下游年均输沙量变化的原因


(3)请根据实验结果推测1999年以来黄河下游年均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活动四   探究黄河下游年均输沙量变化的利与弊


(4)从利或弊中任选一个角度,简述1999年以来黄河年均输沙量变化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
2022-12-2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0年1月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是第四纪形成的未固结的粉细粒黄色、褐黄色土状堆积物。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分为:沙黄土带(甲)、典型黄土带(乙)和黏黄土带(丙)。三个黄土带的黄土剖面均表现为块状特征即不具备明显分层特征。



(1)按成因推断,甲、乙、丙三个黄土带,黄土颗粒(成土母质)最大的是____带,甲至丙黄土带上发育的土壤厚度逐渐变____(填“厚”或“薄”),影响土壤厚度的最主要成土因素是____
(2)黄河下游因____,不断抬升河床,地下水位____,在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容易发生____
(3)②处的沟壑景观主要受____作用形成,①处工程景观反映了当地____活动频繁,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该工程通过设置草方格,增大了地面的粗糙度,降低了____,达到阻沙和固沙目的。与种植防护林相比,该治沙工程的不足主要有____
2023-03-25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 下图是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材料一甲图中铁路沿线多风沙灾害,草方格沙障可以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从而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乙和丙地貌都是由______作用形成。
(2)图中乙处为流水作用形成的______地貌(地貌类型)。推测图中从A到B,地表沉积颗粒物依次变______(填“粗”或“细”),堆积体厚度依次变______(填“厚”或“薄”)。
(3)黄河中游地区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当该问题较严重时,丙地三角洲面积将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并可通过______技术(填“RS”“BDS”或“GIS”)获取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目前黄土高原上的植被恢复较好,该地下渗量变大,地表径流量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从而减轻了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
(4)结合材料二,描述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9 . 读“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
(2)从自然因素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还与当地暴雨_______(集中、分散)、植被覆盖率_______(高、低)、土壤质地_______(坚硬、疏松)、地表坡度较_______(大、小)有关。
(3)水土流失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外,还会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大,进而引发_______自然灾害。
(4)破坏植被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_______。
A.差异性B.整体性C.多样性D.有限性
(5)针对水土流失,人们采取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整修梯田、科学灌溉等一系列措施,其宗旨就是谋求______
10 . 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水库周边地区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2)根据图中信息,说出甲地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若水库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会对水库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2023-02-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万宁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会考模拟地理试题(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