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源区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等植被类型。源区内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及土壤水热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冻结期(10月中旬—次年4月上旬)、生长前期(4月中旬—5月中旬)、生长期(5月下旬—8月中旬)和生长后期(8月下旬—10月上旬)。源区内不同阶段,尤其是冻结期和生长期之间日均蒸散发量(水分蒸发和散发量的简称)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长江源区位置及各典型高寒草地的面积年均变化率。



(1)分析长江源区不同阶段蒸散发量差异显著的原因。
(2)说明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带来的影响。
(3)推测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2-02-2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县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降雨发生时,雨滴由一定的高度降落到地表,具有一定的雨滴动能。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团粒被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雨滴溅蚀是土壤侵蚀的初始过程。近年来,许多地理学者针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降雨因素,通过室内模拟降雨或野外定位监测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某高校林学院研究团队,在研究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采用了室内模拟降雨方式进行,下图为研究团队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资料。



(1)与野外定位监测相比,说明研究团队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原因。
(2)指出该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所涉及的具体方面。
(3)据材料描述地表泥沙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分析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以源远流长和含沙量大而闻名,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覆盖度自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显著增加,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尤为显著。黄河调水调沙指利用黄河上的水库对水和沙进行调节,力求以最少的水量输送最多的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2021年是黄河连续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下图示意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

   

(1)说出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
(3)阐释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4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清水河流域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水量不稳定。下图为宁夏清水河流域简图,下表为清水河流域不同时期某些地理概况。


时期(年)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泉眼山年均输沙量(亿吨)时期(年)水库建设数量(座)淤地坝建设数量(座)
1980~1989-180.181980~1989918
1990~1999210.451990~19991413
2000~2009-100.252000~200910239
2010~2015-70.092010~2012026

注:主汛期降雨量变化率指某时段主汛期降雨量与多年平均主汛期降雨量的比值,正值表示增加趋势,负值表示减少趋势。

材料二:清水河上游固原市黄土丘陵广布。当地采用生物谷坊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生物谷坊以具有一定间隔的柳桩为框架,将装有不同粒径砂砾的砂袋堆放其中,置于沟谷底部,上面可种植红柳等耐旱植物。下图为生物谷坊截面示意图。


材料三:“宁夏枸杞”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自古就有“全国入药杞子,皆宁产也”的说法。喜排水良好的砂壤土;21世纪以来,宁夏在清水河流域打造了枸杞产业带。


(1)依据表格概括输沙量变化特点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说明生物谷坊在该地生态环境问题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3)近年来,宁夏在清水河流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发展依据。

清水河流域城乡供水工程以中卫市黄河右岸浅层地下水为水源,向海原、固原等地供水,计划2023年底基本贯通。
(4)简述该供水工程贯通后对清水河流域发展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浙江省西部边境、浙皖赣三省交界处(118°01'~118°37'E,28°54'~29°30'N),该地利用某模型通过测算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对土壤侵蚀进行定量评价,用于预测多年土壤浸蚀量变化趋势。按照不同功能该公园分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核心保护区(森林茂密)、生态保育区4个分区,不同分区之间的多年平均模拟土壤侵蚀速率差异极显著,其影响因素除了2008年的雪灾,还有植被、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结构、土壤水分等)、人类活动等因素。下图示意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2019年土壤侵蚀速率变化特点。



(1)据图描述钱江源国家公园2000-2019年土壤侵蚀速率变化特点。
(2)从植被角度,说明核心保护区受2008年雪灾融雪后对土壤侵蚀速率影响最小的原因。
2022-12-2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甘肃省Z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境内山地和丘陵沟壑面积广阔,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区域内年均降水量达550mm,其中7~9月降水量占到全年的60%。世代耕作导致区域内自然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低而且不稳定。自1999年起,Z县全面实施生态退耕,大力推广“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目前Z县已成为国家级的“生态建设示范县”和“经济林建设示范县”。



苜蓿根茎粗壮,生长迅速,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喜光照,耐贫瘠,能改良土壤。其茎叶柔嫩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广泛种植的优质牧草。


(1)据上两图,概括“林草间作”生产模式中,种植苜蓿所得收益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这一变化的原因。

退耕还林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与纯林种植相比,“林草间作”的生产模式在取得良好生态效益的同时,又实现了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出与纯林种植相比“林草间作”生产模式的优势。
2022-08-01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太行山为什么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2)简述甲河段主要的河流特征。
(3)说明乙地生态脆弱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大、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东营市每年都向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以遏制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的趋势。


(4)说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效益。
2022-06-12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河在河口镇(头道拐水文站下游约10千米处)至龙门区间(简称河龙区间)流经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泥沙来源区。河龙区间黄河干流长约725km,支流众多,流域面积约11万km2。地处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60年代开始,当地居民运用“打坝淤地”的措施来治理生态环境,即在黄土高原的各级沟谷中,修筑以滞洪拦泥、淤地造田为目的的坝堤,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截至2011年底共修建大型淤地坝3786座,从2000年开始植被覆盖率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截至2017年河龙区间植被覆盖率达到68%,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图1为河龙区间范围及大型淤地坝分布图,图2为小流域坝地示意图。

(1)简述河龙区间成为黄河流域主要泥沙来源区的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打坝淤地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析打坝淤地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2021-12-29更新 | 638次组卷 | 6卷引用:热点2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解读与训练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下左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

材料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固定在绿色植被中的有机物数量。下右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2000-2015年NPP年平均变化趋势图。



(1)东北林草交错区位于____和半湿润气候区的接壤区域,大兴安岭东部降水较西部____(填多或少)。
(2)东北林草交错区地处我国地势第____级阶梯,简述其地势特点____
(3)水蚀、风蚀严重是导致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请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加以说明。
(4)指出21世纪以来东北林草交错区NPP的整体变化趋势,并说出东北林草交错区植被恢复的主要措施。
2022-06-0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以源远流长和含沙量大而闻名,黄河上中游地区的植被是影响产沙的关键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的植被覆盖度自20世纪90年代至2020年显著增加,丘陵沟壑区增加趋势尤为显著。黄河调水调沙指利用黄河上的水库对水和沙进行调节,力求以最少的水量输送最多的泥沙,从而减轻下游河道淤积。2021年是黄河连续20年实施调水调沙工作。下图示意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的变化。



(1)分析1950—2000年黄河年输沙量变化的原因。
(2)分析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
(3)阐释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2-02-23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