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2020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
①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②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③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④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②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③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④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活跃的地区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2020-04-04更新 | 42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A.气候湿润B.人口增加C.过度开垦D.开矿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景观变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A.地面塌陷B.土壤酸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增加
3 . 下表是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最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
2.该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导致的直接危害是(     
A.易形成沙尘暴B.土地肥力上升
C.物种锐减或灭绝D.淤积河湖,加剧洪涝
4 . 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地表形态速写图

材料二:下表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植被的减水减少效益,表中减水减少的3个数值分别为高值、平均值、低值。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2)从材料二表中可得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双选)。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                  D.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
(4)简述针对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以治理?
2020-03-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
5 .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________
2020-03-1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
6 . “红色荒漠”指我国南方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县20世纪80年代红色荒漠化土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形成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植被稀少
C.土质疏松D.地壳活动频繁
2.该县治理荒漠化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草场载畜量B.合理利用水资源
C.营造防风固沙防护林D.积极开发小水电
7 . 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山脉,甲代表地形区,乙代表河流名称,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河流乙     地形甲是     
(2)图中甲所示高原位于我国的      (三大自然区)的。
(3)乙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这是由于甲地区存在着严重的     (环境问题)。其发生的主要的自然原因为     (至少两点)
(4)该地区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生态问题示意图,将下列选项的序号填写图中字母旁。       
①洪涝灾害增多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肥力下降

(5)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①人均耕地减少      ②破坏植被 ③需要更多劳动力     ④土地退化
从①~④中选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序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6)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2020-03-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选修)试题
8 .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唯一有效措施。(     )
2020-03-0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必修)试题
9 .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         、乙       、丙        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由于黄土结构       ,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           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该叙述反映地理环境具有          性(整体性或者差异性)。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黄土地貌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             ;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0-03-0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清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北方闻名于世的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个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地形崎岖、黄土深厚,土质疏松,为半湿润半干旱过波的地带。

材料二: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图甲、图乙)       


材料三: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类型分布的变化有。
(2)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地区土地类型分布的变河下游河段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③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0-03-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