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17·射阳月考)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各地区中,荒漠化主要是由水蚀作用引起土地退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对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A.就全球看,荒漠化影响范围不大
B.荒漠化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C.导致生物的生产力下降
D.荒漠化只会影响本地区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除在喀什实施万亩“城北防护林”工程,新疆还将着重以伊犁河水蚀区、塔里木河中下游综合治理区、艾比湖周边风蚀治理区、塔里木盆地边缘风沙治理区为重点,推进土地荒漠化防治。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退耕还草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2017-06-28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单元滚动检测卷》高考地理(鲁教版,江苏)精练检测十三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读“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生态问题描述可信的是()
①A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②B、C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B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③A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④B、C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C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②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③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④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人口活动较活跃的地区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2020-04-04更新 | 428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5 环境与发展(核心素养卷)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高中新教材知识讲学》(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3 .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谷坊修建可使(     
A.河流含沙量增加B.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C.下游山洪危害减轻D.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2.“柔性坝”的建成后,谷坊坝内(     
①泥沙颗粒变细
②泥沙沉积增多
③水体含沙量减少
④耕地增速加快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1-12高一上·浙江杭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影响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发育形成的外力作用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       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地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11-28更新 | 39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两屏三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材料二: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图。

材料三:某地社会、生产、生态系统联系图。

(1)若材料三中图示现象发生在材料二中A地带,则材料三图中②表示__(某种生态破坏现象)。
(2)简析材料二图中①地植被破坏后产生的主要危害。
(3)材料二图中②地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地跨横断山区,其生态作用十分重要,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
综合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2016-11-26更新 | 2031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地理(上海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黄土高原地区枣林实施覆盖技术可以(  )
A.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壤温度B.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C.促进地表水分下渗,保持土壤墒情D.节约灌溉用水,减轻水土流失
2.与枣林地膜覆盖技术相比,枣林秸秆覆盖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
A.抗风抗旱,地区适应性强B.成本低廉,经济效益较高
C.病虫害少,增产效果显著D.抑制杂草,减轻杂草危害
3.该地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改变枣林内外裸地间风速风向B.减少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
C.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D.阻碍枣林地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2011·江西南昌·三模
名校
8 . 读图18,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1)①地区草场退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                ,该地区淹没在沙漠中的古代文明遗址有         
(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我国正在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3)③④⑤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原因是                            
(4)④⑤地区也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酸雨对土壤的危害是                    。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9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1: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2: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3:下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

(1)描述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
(2)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3)简述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及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荒漠化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风可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进入大气的尘土还会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左图为美国农田风蚀危害严重区分布示意图,右图为甲区域各月风蚀危害强度变化图。


(1)说出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说明乙区域风力强盛的原因。
(3)建设防护林是防治风蚀荒漠化的一种有效措施,试分析其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