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黄土高原侵蚀强度分布示意图。


(1)试解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甲区域是我国外流区中的内流区,试解释其成因。
(3)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由于两条河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同流一河的奇特景观,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由来。对于“泾渭分明”的地理成因有着不同的解释。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那么当时“浊泾清渭”的原因是(     )
A.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泥沙含量大
B.渭河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泥沙大量沉积,含沙量下降
C.泾河流域降水强度比渭河流域大,泥沙含量高
D.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小,泥沙含量小
2.当今人们观察到更多的是“泾浊渭也浊”,下列对“渭也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渭河流域降水强度增加B.渭河流域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C.渭河流域长期耕作,土质疏松D.受沙尘暴影响,渭河含沙量增加
2020-01-17更新 | 38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少量之比的时间变化图”。读图,回答以下题。

从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
B.70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泥
C.80年代至90年代,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D.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
2021-09-0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普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消落带是生物多样性较少的区域,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其治理属世界性难题。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达400多平方公里(如下图)。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治理好该问题是三峡水库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简述水库消落带的成因。
(2)推测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简析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4)恢复消落带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最理想的措施,但对植被特性的要求非常苛刻。请指出在消落带上种植的植被应当具备的特性。
2018-01-23更新 | 276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强度图(颜色越深表示侵蚀强度越高)。



(1)甲区域是我国外流区中的内流区,试解释其成因。
(2)试解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1-09-28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津巴布韦,农业发达,有“非洲的面包篮”的美誉。津巴布韦曾经是郑和下西洋古丝路到达的地区,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联系密切。

(1)据图描述该国20°纬线以南区域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2017年底,中企在津巴布韦的最大水电项目—卡里巴南水电站试运营。目前津巴布韦全国建设有1.2万个小型水库,但仅有卡里巴南水电站供电,全国电力资源仍然紧张。

(2)据表和文字材料,解释当地“水库众多,但仍缺电”的现象。

津巴布韦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的创始人菲力通过一系列探索,将占地3公顷的贫瘠土地转化成全年产出粮果的绿洲。菲力的经验让非洲众多农民受益。

(3)简要分析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中一些具体做法发挥的作用。
兹维沙瓦水资源项目中的具体做法发挥的作用
在山丘较高处满是石块的土地上,沿着等高线砌筑石阶
把大多牲畜养殖区置于较上坡的位置,下坡进行种植
在山丘最下坡处设置最终溢流口
2020-05-08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为我国种植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导致土地不断退化,使该地区成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为发展农业生产,图中②地区总结出了打坝淤地的工程措施,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所谓打坝淤地是指在当地的沟谷中,修建以拦水拦沙、淤平沟谷为目的的水坝工程。



(1)比较①②两区域地形的异同。
(2)描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变化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3)简述打坝淤地对②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2020-11-2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四地景观图


材料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由于重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1)材料一中在成因上关联度较高的地形单元是____和____(填数字)
(2)材料二中的四种地貌,属于堆积地貌的是____;属于侵蚀地貌的是____。其中乙地貌位于材料一中的____(填数字)地形区,丁地貌位于材料一中的____(填数字)地形区。
(3)描述材料二中甲地貌特点。
(4)指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20-12-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加试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区域略图。2017年5月17日宝兰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年内开通进入倒计时,西安至兰州缩短到3个小时。
材料二:截至2017年6月9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已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700个西湖。根据水质监测的结果,中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二类以上标准,东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以上。
材料三:西安某一周的日出日落时间表。

(1)分别说出甲、乙两地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土质的角度简析其成因。
(2)与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比较,丹江口的水质比较洁净,简要分析其原因。
(3)西安天亮时间早于日出时间,其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归纳西安本周昼长的变化特点,并推断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
(4)据图分析西安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2017-07-08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地形图


材料二 我国四地景观图


材料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由于重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1)材料一中在成因上关联度较高的地形区是          (填数字)
(2)材料二中的四种地貌,属于堆积地貌的是          ;侵蚀地貌的是           。其中乙地貌位于材料一中          地形区(填数字), 丁地貌位于          地形区(填数字)。
(3)描述材料二中甲地貌的特点。
(4)指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19-03-22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辽宁省2018-2019学年高一模拟选课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