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

材料二:图左为我国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布图,图右为固沙工程示意图。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有________等。
(2)我国荒漠化地区不断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3)说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4)结合图说出固沙措施有:①____;②____
2023-09-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7月宁夏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2 . 关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保持水土
B.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下径流
C.陡坡应修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D.加大坡面坡度,使水沙快速入沟
2023-09-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7月宁夏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11-12高二上·山东泰安·期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2023-01-27更新 | 72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新世界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2010·河南郑州·二模
名校

4 .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
2.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渍化C.森林减少D.荒漠化
2022-11-09更新 | 19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2-2013学年山东临沂高二课程实施水平阶段性质量调研考试地理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2-13高二上·陕西渭南·期中

5 . 读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某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臭氧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
2.图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2022-09-02更新 | 459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18年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试题(三)

6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危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所示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湿地减少
2.该环境问题在我国表现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东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7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3次组卷 | 47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地理试题

8 . 陕西省东北部的某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该县人民积极响应“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号召,结合该地的气候特点,通过与相关农业开发公司合作,自筹资金,进行了生态核桃林区开发建设,治理了荒山荒坡的水土流失,也为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找到了新出路。完成下面小题。

1.该县结合气候特点,发展生态核桃林,水土流失随之得到治理,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单一性D.永恒性
2.提升水土流失治理能力,大力发展经济林,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新出路,这说明(     
A.土地质量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B.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当地气候环境
C.生态核桃林种植适合在全国推广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彻底治理

9 . 下图示意地理小组探究某环境问题的过程,甲、乙装置初始实验条件相同。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实验探究的环境问题是(     
A.全球变暖B.酸雨危害C.水土流失D.物种减少
2.甲装置实验条件不变,学生对乙装置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减小水量一B中的水比A中的浑浊
B.压实泥土一B中的水比A中的浑浊
C.加大坡度一B中的水比A中的清澈
D.铺设草皮一B中的水比A中的清澈
3.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①改善气候②恢复植被③生态移民④陡坡开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12-18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8年普通高中春季会考地理试题
10 . 读“千烟洲位置图”和“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千烟洲位于江西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土壤贫瘠,低山、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2/3以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千烟洲一直以河谷的水稻生产为主。由于不合理的开垦和过度樵采,水土流失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千烟洲从河谷农业转向了生态立体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引入先进的柑橘生产技术,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



(1)千烟洲地处五带中的___带;从流域上看,千烟洲地区属于____流域。
(2)该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等。
(3)20世纪80年代初,千烟洲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造成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有____(选择填空)。
A.燃烧秸秆B.过度樵采C.不合理开垦D.种植果树
(4)千烟洲适宜柑橘种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发展成为著名的柑橘生产基地,导致其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等。
(5)读图,以E为例,任选A~D中的一处,说出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及带来的好处____
例:E.沟谷洼地:新建、扩建原有水塘,在水塘养鱼。既获得经济效益,又保护和灌溉农田。
2020-12-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侨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会考模拟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