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口镇~潼关区间的黄河中游地区汇入渭河、泾河、洛河、汾河等较大支流 30   余条,增加的水量占黄 河 水量的 42.5%,增加沙量占全黄河沙量的 92%,是黄河泥沙的最主要来源区。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水 土 流失严重。

材料一 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区划图

材料二 黄河中游地区输沙漠数分布图和渭河、泾河基本数据表(输沙漠数指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 输 移的泥沙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大、小写字母 A-E   和 a-e   系列分别表示的土壤侵蚀方式,并从整体上概括出两 种 侵蚀方式在图示区域的空间差异。
(2)指出贺兰山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3)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两河西安北郊交汇时,形成了一道清浊非常明显的界线,是“泾清渭浊”还是“清渭浊泾”?请根据材料和地形特点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有资料表明,位于黄河入海口的利津水文站测得黄河入海泥沙呈明显减少的趋势,2000-2009   年期间 的年均输沙量仅为 1956-1968   年期间年均输沙量的 10%。试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黄土厚度最大、黄土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直立性强,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从旧石器时代开始,黄土高原上逐渐孕育了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窑洞是黄土高原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青海、内蒙古、甘肃等省区。

材料三:图1为“黄土高原不同颗粒带分布示意”。图2为“窑洞民居景观图”,图3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示意图”。



(1)简述黄土高原颗粒分带的形成过程。____
(2)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等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简要说明从黄土塬、到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成过程。____
(3)说明黄土高原地区的居民为什么选择“穴居式”居住方式。____
(4)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主要措施,分析植树种草对减轻水土流失的影响。____
2021-11-03更新 | 3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地理试题
3 . (2018·新课标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
1253.0无明显洪峰
2480.3无明显洪峰
35100.1无明显洪峰
4273.2无明显洪峰
5290.7洪峰流量346m3/s
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2018-06-09更新 | 10292次组卷 | 4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