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崩岗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的一种特有侵蚀地貌,指山坡土体或岩体风化壳在水力与重力综合作用下分离、崩塌,被称为当今的“生态环境溃疡”。崩岗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风化壳深厚的低山红壤区分布十分普遍,经过多年的治理和试验研究,总结出治理崩岗的技术方法。以下为“崩岗整治示意图”及“广东省某山地丘陵区不同坡向和坡度崩岗面积统计图”。




(1)描述崩岗的形成过程。
(2)指出该地不同坡度崩岗面积的分布特点。
(3)分析南坡崩岗面积最大的原因。
(4)结合“崩岗整治示意图”,说明崩岗整治工程措施及作用。
2021-06-10更新 | 37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信息质量监测 (四)文综地理试题

2 .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
1253.0无明显洪峰
2480.3无明显洪峰
35100.1无明显洪峰
4273.2无明显洪峰
5290.7洪峰流量346m3/s
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10-11更新 | 299次组卷 | 10卷引用:地理-2021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一)

3 . 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某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的演变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符合黄土塬演变顺序的是(     
A.甲→丁→丙→乙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D.乙→丁→丙→甲
2.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黄土塬面上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基塘农业B.立体农业C.种植业D.林牧业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监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下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1)简述该地区夏季易发山火和冬季易发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原因。
(2)崇明岛(如下图所示)是我国第三大岛,是我国现今河口沙洲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典型河口沙岛。说明崇明岛形成过程。

日本岐阜县白川乡的合掌村,被誉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该村坐落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冬季多暴雪.村中的“合掌屋”(如下图所示)最早建于300年前,屋顶坡度达60°,状如双手合掌,因此得名。合掌屋全部采用当地木材建造,这种传统保留至今。合掌屋与穿插其间的花草植物、小溪流水,水田水车等,构成了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乡村景现。


(3)分析合掌村独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1-04-15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能力检测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恒河平原(孟加拉国、印度等国)的深水稻一般生长在1-6米深的水中,根茎长。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侵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图示为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

(1)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恒河平原发展深水稻种植的原因。
(2)从地形角度分析图中甲地土壤侵蚀强度大于乙地的原因。
(3)简述甲地减少土壤侵蚀的措施。
2021-05-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艺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于2020年暑假到黄土高原某区域开展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题的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到达考察地点后,选择了合适的观察位置对该区域的地貌进行观察。从该地点放眼望去,观察小组正前方是一条狭长的黄土梁,黄土梁上分布有黄土峁,其正后方地形较平坦开阔。研学小组还在不同沟谷的坡面上看到了梯田、防护林等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1)判断①一④四个地点中研学小组进行地貌观察时所选的位置,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

研学小组了解到,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叫黄土梁,单个黄土丘陵叫黄土峁,这两种地貌的形成都与黄土沟的形成密切相关。


(2)说明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成过程。

研学小组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通过在坡度角小于15°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在坡度角大于15°(tan15°=0.268)的山坡上营造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3)说出阴影部分采取的工程措施,并分析该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董志塬内的南小河沟流域(图1中白色为无植被区,黑色为植被覆盖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23毫米,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粉质壤土。流域内塬面、源坡和沟坡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地区大规模开展了“塬、坡、沟三道防线”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土壤可蚀性是指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不同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蚀性有明显差异。图2示意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可蚀性情况。



(1)简析南小河沟流域成为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自然原因。
(2)仿照河流地貌的发育,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南小河沟流域沟谷的扩展过程。
(3)说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等级的差异,并对较易侵蚀部位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020-07-31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学科网2021年高三1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Ⅲ卷)
8 .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 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说明祁连山北麓的沙土被搬运到黄土高原的过程。
(2)贺兰山以西的沙漠中分布着100多个盐湖,是我国西北盐区的一部分。简述该区域多盐湖的自然原因。
(3)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2020-06-15更新 | 3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全国甲卷文综地理高考试题变式题(非选择部分)

9 . 吉林省长春市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4.8℃,最高温39.5℃,最低温-39.8℃,降雨集中在夏季。长春市东部丘陵是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景观,景观区中存在少量砍伐和种植现象。据统计,该区域河流含沙量6月较小,7、8月达最大。下表为该市东部丘陵森林景观区中5-9月降水量、径流深度和侵蚀量的统计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降水量(毫米)径流深度(毫米)侵蚀量(吨/平方公里)
5月73.57.1136
6月125.2119.37321
7月156.424.61342
8月268.352.31564
9月162.916.71973

(注∶将计算时段的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测站以上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径流深度)

1.长春市东部丘陵区6月侵蚀量最大,据材料推测其主要形成因素是(     
A.土层松软B.土地裸露C.坡度较大D.降水强度
2.流经长春市东部丘陵区的河流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7、8月,与此现象关联最紧密的是(     
A.河道随降水量变化呈现季节变迁B.土壤侵蚀物质转移过程造成时滞
C.水利工程旱季拦截雨季释放过程D.植被对搬运物的阻滞与涵养过程
3.长春市东部丘陵区9月份侵蚀量比7、8月份都多,主要原因是(     
A.月降水量比较大B.雨季时间较长
C.植被叶片密度小D.径流深度较深
2020-12-06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解密13区域可持续发展(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10 . 贵州清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该地王家寨,绘制了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分布统计图。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示极强度石漠化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处于迎风坡,风力大B.处于阳坡,蒸发旺盛
C.处于陡坡,流水侵蚀D.处于缓坡,农耕开发
2.该地区石漠化过程包括(     
①植被退化演替过程            ②土壤侵蚀过程                 ③风力侵蚀过程
④地表水流失过程               ⑤岩石溶蚀侵蚀过程          ⑥盐碱化过程
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⑤⑥
3.研究王家寨石漠化的发展变化,所需的流域资料有(     
①人口状况        ②土地利用类型          ③水利工程       ④地质构造       ⑤植被覆盖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④⑤
2020-08-25更新 | 552次组卷 | 5卷引用:巩固练17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2020-2021学年【补习教材·寒假作业】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