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源”和“汇”两类耕地景观,分别是指易产生水土流失和能够减缓水土流失的耕地景观类型,如图所示。黄土高原的高西沟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通过控“源”增“汇”的耕地景观改造,逐步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西沟村控“源”增“汇”中改造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径流D.作物
2.坡式梯田水土保持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后土壤变松且坡度过大B.农作物耕作加大了地表径流
C.水土流失量小于田埂拦蓄量D.未能有效减少上方来水来沙
3.宽幅梯田模式对耕地的主要影响(     
A.减少了蒸发总量B.改变了土地类型C.增加了土壤厚度D.增大了昼夜温差
2023-06-27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2 . 岷江上游河谷地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31°16'—32°26'N,102°56'-103°55'E),属于横断山东北缘。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为高山峡谷,岭谷相对高差为1500~3000m。受特殊地貌以及大气环流的共同作用下,焚风效应显著,干湿季分明。下图1示意岷江上游不同坡度的耕地与居民用地分布,图2示意不同海拔的耕地与居民用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岷江上游河谷居民点多分布在(     
A.高海拔缓坡B.高海拔陡坡C.低海拔陡坡D.低海拔缓坡
2.岷江上游河谷底部耕地分布较少,可能是由于(     
A.坡度陡峻B.土壤水分少C.交通不便D.光热条件差
3.岷江上游河谷耕地分布状况可能会(     
A.改变水系结构B.改变植被类型C.加剧土地瘠薄D.增加水体下渗

3 . 下图中实线是黄土表面等高线,黄土底层为流动性地下含水层;虚线是基岩表面(黄土底面)等高线,基岩不含地下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处地下水径流方向及该处黄土层的最大厚度可能达到(     
A.向南、13米B.向北、13米
C.向东、23米D.向西、13米
2.图中四地,最需要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4 . 融雪侵蚀是东北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下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含量的变化过程。该地区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一6~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161718192021
径流量(103立方米/秒)0.62.00.70.60.30.1
含沙量(千克/立方米)0.210.43.68.52.5
1.从气温角度,有关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融雪量大,径流量大,侵蚀力强
B.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侵蚀力强
C.地表裸露,缺少植被(或农作物)保护
D.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
2.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有利于减轻坡耕地退化是因为(     
①增加下渗量,减小坡面径流,减少土壤冲刷
②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③防止土壤升温过快引起积雪短时间融化
④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减轻对黑土的冲刷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22-11-13更新 | 54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一旦发生,治理难度极大,严重阻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松花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其原因是黄河流域(     
①降水集中于夏季②植被覆盖率更低③地表更崎岖④土质更疏松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水土流失不仅给发生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还会给河流下游航运带来影响,是因为水土流失导致(     
A.河流水量减小B.泥沙淤积河道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增大D.河道水流变急

6 . 黄土勺状沟壑是独立发育于黄土坡面上的永久性沟谷,整体形态上大下小,看着像个勺子,当地人称之为“勺沟”。经研究发现,黄土勺状沟壑的沟尾处一般发育有陷穴或暗穴。下图为黄土勺状沟壑示意图与黄土暗穴与陷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发育中的黄土勺状沟壑与黄土切沟的关系最可能是(     
A.切沟是勺状沟壑的初级阶段B.勺状沟壑是切沟的初级阶段
C.勺状沟壑是切沟的最终阶段D.两种地貌毫无关系
2.黄土陷穴和暗穴的发育过程为(     
A.雨水下渗—黄土下陷—地下流水侧蚀、下蚀—形成暗穴
B.雨水下渗—形成陷穴—局部崩塌—形成暗穴
C.局部崩塌—地下流水侧蚀—形成暗穴—下蚀形成陷穴
D.物理风化—局部崩塌—地下流水侧蚀—形成暗穴
2022-10-18更新 | 47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左图),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查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沟道中有多级淤地坝。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分析建淤地坝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2)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右图),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3)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流量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中国地形图,右图为我国四地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由于重视了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


(1)左图中在成因上关联度较高的地形区是____。(填数字)
(2)下列为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甲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图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3)比较右图中乙、丙地貌的差异。
成因对应左图地形区
乙地貌风力堆积b____(填数字)
丙地貌a____

(4)指出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对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022-06-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涟源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枣庄沟小流域位于陕西省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年降水量约480毫米。调查发现,该流域退耕15年后,植被以草本为主,生长状况良好,植被覆盖度高,灌木林与乔木林分布较少。下图示意该流域5个不同部位与地上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总量



(1)分析枣庄沟峁顶生物多样性指数低的原因。
(2)说明枣庄沟坡下生物生长所需养分是如何富集与保持的。
(3)目前枣庄沟还需治理。在下面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并阐释。
方案一:沟谷中打坝淤地。方案二:流域植树造林。
10 . [选修6:环境保护]

九万大山(下图)属贵州高原边缘山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产杉木、亚热带常绿阔叶树木及中药材,林木茂密、水力丰富,有色金属蕴藏量大,尤以杉木、药材著名,是广西十大水源林区和主要竹木生产基地之一。山体经长期侵蚀,已准平原化,后断裂上升,受河流切割,形成地势高峻、谷狭坡陡地形,水土流失严重。



(1)说明九万大山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2)应对九万大山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应采取哪些措施。
2022-04-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