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江西省南部丘陵地区如果进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则可能导致该地区(     
A.土地盐碱化加剧 B.遭受海水入侵 C.水土流失加剧 D.冰川融化加速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堰洲岛是与主要海岸走向大致平行的多脊沙洲,一般呈长而狭窄的形态。其形成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河流和海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图1为两种常见的堰洲岛形成环境。美国东部和南部海岸线堰洲岛分布广泛,而西海岸鲜有存在。图2为大西洋沿岸堰洲岛法尔岛的地理位置与景观图,该岛被当地开发为集海滩、度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1)结合周边海陆环境,推测甲、乙两地形成堰洲岛的不同过程。
(2)分析堰洲岛在美国东海岸分布广泛而在西海岸难以形成的原因。
(3)推测飓风登陆可能对堰洲岛造成的影响。
(4)指出可能造成堰洲岛面积减小或消失的人类活动。
(5)结合堰洲岛海岸环境,提出保护堰洲岛的可行性措施。

3 . 为研究某退耕地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关系,科研人员于2019年在该地选取四个径流条件相同的小区域,种植油松(乔木)、沙棘(灌木)、达乌里胡枝子(灌木)、赖草(草本)等耐旱的原生植被。下表示意2019~2022年夏季5次降水(降水强度相差不大)后测定的四个小区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
场次

测定
时间

降水量(mm)
径流量(L)
油松+沙棘油松达乌里胡枝子+赖草沙棘
12019年23148208198118
22020年45151161160132
32021年3561746366
42022年33917614570
52022年1310283740
1.该退耕地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
2.第3、4场降水量相当,但第4场产生的径流量更大,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植被生长状况的差异B.前期降水状况的差异
C.林冠截留能力的差异D.植被保水能力的差异
3.该退耕地不同阶段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的植被类型是(     
A.早期灌木B.早期乔、灌结合C.后期乔木D.后期灌、草结合

4 . 蔚县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典型的山间构造盆地,其北通大漠、南接雁门关,历史上是塞外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频繁征战的地方,自然条件和战争影响了新增聚落分布,明王朝末期与塞外蒙古部族关系缓和,促进了清朝时期新增聚落的分布演化,下图示意不同历史时期蔚县新增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元朝新增聚落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B.水源C.土壤D.军事
2.明朝新增聚落可能导致(     
A.城镇化水平提高B.沙漠化问题凸显
C.水土流失加剧D.湖泊面积萎缩
3.清朝时蔚县北部新增大量聚落,推测这些聚落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贸
2022-01-17更新 | 1675次组卷 | 9卷引用:8.6 地形地貌对聚落、交通的影响-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训练(全国通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中国某地小流域土地利用状况。该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以丘陵为主,河谷两侧坡地的坡度多在15°〜20°之间,海拔为50m〜28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四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水土流失发生由重到轻的顺序可能是(     
①顺坡胡柚地②梯田胡柚地③草灌地④裸露土壤
A.④③①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②③D.①②④③
2.水土流失除了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②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影响生产生活
③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缩短④河流下游水位上升,航运条件改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 . 下图示意中国某地小流域土地利用。该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为丘陵,河谷两侧为坡地,坡度多在15°~20°,海拔高度50~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可能是(     
①顺坡胡柚地②梯田胡柚地③草灌地④裸露土壤
A.②①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
2.考虑植被及其它自然因素,下列土壤肥力最高的一组土地可能是(     
A.梯田橘子地、农林混作地B.草灌地、顺坡板栗地
C.梯田橘子地、顺坡板栗地D.草灌地、农林混作地
2023-03-20更新 | 268次组卷 | 6卷引用:地理(北京专用A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沟壑系统主要由浅沟、切沟、冲沟等沟壑组成。勺状沟壑是独特的沟壑,因形状像勺子而得名。降雨时,地表径流进入勺沟,流水通过陷穴以地下流的形式转移至坡底。勺沟大多独立发育在黄土坡面上,是一种结构稳定的沟壑。下图意沟壑系统和勺沟分布。


(1)与切沟、冲沟相比,描述勺沟外部形态的主要差异。
(2)浅沟、切沟、冲沟是沟谷发育过程的三个阶段,推断三者的演变顺序,并说明原因。
(3)分析该区域勺沟结构稳定且长期存在的自然原因。
2022-08-04更新 | 543次组卷 | 3卷引用:微考点17 综合区域-备战2023年高考之地理图表专项突破

8 .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按一定顺序填入a、b、c三个方框内,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2.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①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9 . 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西南部为高原沟壑区,全年总降水量408.2mm,年平均气温10.2℃。合水县区域内黄土塬、梁、峁地貌发育完整,下覆基岩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主要表现为高原内部间歇性的整体抬升和周围凹陷区域的不断沉降。黄土地貌的演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为此当地于2015年启动了“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的“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减缓了黄土塬演化过程。下图为合水县黄土大塬演化顺序模式图(a–b–c–d)。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大塬的演化过程为(     
A.塬面平整,无流水侵蚀-→构造作用→沟谷增大分割为小塬→侵蚀加剧,形成残塬
B.塬面平整,无流水侵蚀→构造作用→沟谷减小分割为小塬→侵蚀加剧,形成残塬
C.间歇整体抬升→塬面平整,流水侵蚀→沟谷减小分割为小塬→侵蚀加剧,形成残塬
D.塬面平整,边缘流水侵蚀→间歇整体抬升→沟谷增大分割为小塬-→侵蚀加剧,形成残塬
2.黄土塬的演化对当地居民区、农田和林地分布的影响(     
A.塬面完整时,居民区、农田和林地相对均匀分布
B.沟谷开始侵入塬面,居民区和农田向外部扩散
C.大塬演化为残塬,居民区和农田、林地向内部集中
D.演化为残塬后,可支配面积进一步扩大,方便生产生活联系
3.“固沟保塬”综合治理工程能减缓黄土塬演化为残塬的原因(     
A.增加下游水量,提高沟谷径流流速B.坡面植被恢复能减少下渗,保持水土
C.提高坡面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D.增强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和搬运能力
2022-06-17更新 | 227次组卷 | 2卷引用:8.8 中国常见典型地貌(黄土、丹霞、雅丹地貌等)-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微考点训练(全国通用)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黑土流失的主要方式,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东北融雪期一般在3~4月,白天最高温度在3~11℃,夜间温度在-6~0℃,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有机质明显下降。专家指出,采取留茬(收获农作物时秸秆留在原地)耕作方式,可有效减轻黑土流失和有机质下降,减轻耕地退化。下图为留茬耕作方式图。

材料二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出数量较大,为此,该地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发展。

(1)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东北黑土区留茬耕作方式对减轻耕地退化的主要作用。
(3)从人口角度说明东北地区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