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风沙区地处黄土高原北部,年平均降水量42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且多暴雨,多年平均蒸发量1761mm,年均风速3m/s以上,极易发生风蚀、水蚀。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工造林,土壤含水量增加,但经过多年植被恢复后,人工林中的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下降。有学者认为需要对油松林进行科学养护。下图示意不同树龄油松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1)从气候和土壤角度,阐述该地极易发生风蚀、水蚀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恢复植被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原因。
(3)与树龄21年油松林相比,简述树龄11年油松林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原因。
(4)请为该地油松林科学养护提供有效建议。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拜泉县位于黑土分布区(左图),曾经是土壤侵蚀强烈的地区。季节性冻融是原因之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也是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为解决黑土变“薄”变“瘦”的问题,当地农民采用了多种保护性耕作技术。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简称条耕技术,如右图所示),是在秸秆全覆盖的基础上,利用条耕机械整理出无秸秆的苗带用于播种,全田土壤扰动不超过1/3。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拜泉县是大豆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基地,创造了保黑土与增产量的双赢。

(1)推测拜泉县土壤冻融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其侵蚀原理。
(2)阐述条耕技术对保护黑土的作用。
(3)简述拜泉县的做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景观图及甲、乙、丙、丁四地的景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_____作用,据图判断,该景观上部岩石的坚硬程度比下部_____(大或小)。
(2)根据三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可推断①~③黄土颗粒依次变_____(粗或细)。
(3)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到达丁处,由于流速减缓,泥沙会大量堆积,从而形成的地貌为_____(填地貌名称)。近年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提高,丁地貌面积将_____(填“变大”或“变小”)。

材料二宁夏沙坡头地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经过此地。乙地位于宁夏沙坡头铁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工程。


(4)贺兰山以西的腾格里沙漠地区,分布有大量的新月形沙丘,根据沙丘的走向,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是_____
2024-01-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西省太和县千烟洲采用“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模式发展立体农业。

(1)指出该地区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产生的自然原因。
(2)分析提高“丘上林草”植被覆盖率对缓解该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
2023-12-14更新 | 18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7年的65%,发挥了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共同影响下,黄河中游水循环和水文—泥沙一植被演变过程,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

(1)据图a和图b,说出区域生态建设主要采取的措施。
(2)数据显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后其土壤含水量减少,从水循环角度分析。
(3)结合图b,分析生态建设对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
(4)若生态建设长期疏于维护,将出现图c所示现状。利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探讨该状态下区域各自然要素的演变。
2023-11-01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冲沟侵蚀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某研究选择在该区母岩、土壤类型一致的同坡面撂荒坡的不同坡位上,栽种叶片宽大、根系发达的巨菌草,以裸地为对照,发现巨菌草能改善水土流失。


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请说明理由。
2023-10-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7 . 眉山某中学在地理课上开展了关于“北方地区”的探究式学习,对“东北地区工业发展”“黄土高原民风民俗”和“黄河中下游自然环境”进行了探究。下图是北方地区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东北地区工业发展


(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①既是工业中心又是省级行政中心,其名称是______;根据图中鞍山附近的矿产资源,推测其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
(2)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导致东北重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滞后。请你为东北重工业基地振兴提出合理建议______(至少两点)。

探究二:黄土高原民风民俗


(3)黄土高原孕育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当地特有的传统民居是______;图中陕北老乡正在演唱的______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探究三:黄河中下游自然环境


(4)黄河中游流经甲地形区,其名称是______,该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至少两点)。
(5)山脉乙______(填山脉名称)和淮河是我国南北分界线;黄河在山东省注入②______海;黄河下游流经地区的农作物熟制是______
2023-09-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为研究某退耕地的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关系,科研人员于2019年在该地选取四个径流条件相同的小区域,种植油松(乔木)、沙棘(灌木)、达乌里胡枝子(灌木)、赖草(草本)等耐旱的原生植被。下表示意2019~2022年夏季5次降水(降水强度相差不大)后测定的四个小区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
场次

测定
时间

降水量(mm)
径流量(L)
油松+沙棘油松达乌里胡枝子+赖草沙棘
12019年23148208198118
22020年45151161160132
32021年3561746366
42022年33917614570
52022年1310283740
1.该退耕地最可能位于(     
A.东南丘陵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黄土高原
2.第3、4场降水量相当,但第4场产生的径流量更大,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植被生长状况的差异B.前期降水状况的差异
C.林冠截留能力的差异D.植被保水能力的差异
3.该退耕地不同阶段水土保持效果最佳的植被类型是(     
A.早期灌木B.早期乔、灌结合C.后期乔木D.后期灌、草结合

9 . 顶冠峰是武汉市主城区最高峰,1974年建设采石场和石灰厂,山体破坏严重,是全市“创面”最大的山体之一。2019年顶冠峰生态修复工程启动,2022年山体修复完工,启动山体覆绿工程。左图和右图分别为修复前后的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修复后的矿山,主要利用方向最可能是(     
A.农业种植B.生态游园C.地产开发D.科研基地
2.山体复绿过程中选择的植被最可能具备的特征是(     
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低温D.耐涝,喜阳光
3.顶冠峰修复后,会使(     
A.物种丰度增加,径流汇水加快B.地面辐射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
C.地表径流减少,坡面侵蚀减弱D.降水大幅增加,区域小气候改变
10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科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3°-15°坡耕地,占黑土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4%。60%以上的旱作农田发生了水土流失问题,黑土层正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探讨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该地位于北纬48度。


          

材料二:以下是小组实验获得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三:不同雨强下径流量随时间的分布


   
(1)据材料判断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该作物控制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
(2)比较不同雨强下径流量异同
(3)简述黑土区水土流失对土地产生影响?分析为保障粮食产量要继续开发北大荒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