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加拿大中部某废弃矿坑填充有10米厚的尾矿渣,并在表层回填河砂和表土修复矿山。回填改造的矿区呈山丘、洼地(季节性积水)相间分布的形态。该地夏季为雨季,雨季前期回填矿区中山丘的坡面几乎不产生径流,雨季中后期产生的径流也相当有限。冬季降雪量较大,春季山丘的坡面产生较强的径流。随着植被的演替恢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例发生改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春季,回填矿区山丘的坡面产生的径流强度较大,主要因为(     
A.融雪量大B.降水量大C.灌溉引水量大D.冻土阻隔
2.随着回填矿区山丘坡面植被的恢复,洼地(     
A.土壤盐渍化减轻B.年平均水位上升
C.地下水补给减少D.实际蒸发量增大

2 . “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这曾经是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写照。近些年,村民通过山上缓坡修梯田,荒坡陡处搞绿化,沟谷建坝淤地,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取得良好效果,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下图为水平梯田及田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自然原因是(     
①由高原向平原过渡性的地理位置②滥砍乱伐森林③地质灾害频发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⑤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A.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2.水平梯田田埂的延伸方向与(     
A.山脊走向大致平行B.山谷走向平行
C.坡面倾斜方向平行D.等高线大致平行
2021·福建·高考真题

3 .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暖温带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为避免坍塌,窑洞宽度须小于窑顶黄土厚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是由于(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3.龙山文化时期,该地区坡地的窑洞平面形态最可能是上图中的(     
A.B.C.D.
2021-11-11更新 | 4369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程地理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甲是我国东北高纬黑土区某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黑土侵蚀量统计图,图乙为编号2切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观测可知,大部分切沟沟头的春季侵蚀量大于雨季侵蚀量,原因可能是(     
①冬季土壤冰冻胀裂沟头   ②春季融雪径流量更大
③夏秋季沟头植被较密集   ④雨季雨水径流量较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该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宽度基本相当,则沟头发育最深的是(     
A.编号8切沟B.编号6切沟C.编号4切沟D.编号2切沟
2021-11-01更新 | 1502次组卷 | 25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十七届基础年段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2019-06-10更新 | 7251次组卷 | 60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