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五十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造林近百万亩,有效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如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林场建立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酸雨污染D.气候变暖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2021-11-01更新 | 2212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读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表,回答下列各题。
时间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次)58131423
土地沙化速度(平
方千米/年)
156021002460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
A.逐渐变慢B.逐渐加快C.变化不明显D.无法判断
2.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3.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①抽取地下水②生态移民③建设防护林体系④开采矿产资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 . 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 km2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717 km2。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  )
A.喀斯特荒漠化B.水蚀荒漠化
C.风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
2.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高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18-09-20更新 | 959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卷: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1-12高一下·浙江金华·期中
单选题-题组 | 容易(0.94) |
名校
4 .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人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2.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2017-10-23更新 | 91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东阳中学、兰溪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