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荒漠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喀斯特山地省份,人口密度是全国的1.09倍,人口合理容量超载50%以上,加剧了贵州石漠化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贵州人口合理容量大小的直接因素是(     
A.人口密度B.地质条件C.耕地数量D.地形地势
2.人口合理容量超载加剧贵州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陡坡毁林开荒B.草场超载放牧C.生态环保意识差D.水资源利用不当
3.为应对人口合理容量超载问题,贵州应该(     
A.实行人口全面外迁B.提高农业技术水平C.扩大水稻种植面积D.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2 .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泊,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成为淡水湖。1.1万年前,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随着板块运动,古地中海逐渐缩小,经过海陆演变,里海也多次改变其轮廓、面积和深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外来人口大量迁入与大规模的垦荒开发,里海区域生态环境逐步退化,风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荒漠化、盐碱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下图为里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里海形成于(     
A.板块张裂,海水倒灌B.山脉隆起,湖海分离
C.冰川刨蚀,洼地集水D.断裂下陷,洼地集水
2.由图文信息推断,里海(     
A.湖底北部深南部浅B.湖水多用于灌溉
C.北部盐度高于南部D.里海湖面多风浪
3.20世纪50年代后,里海沿岸盐碱化现象最容易发生在里海的(     
A.北岸B.东岸C.南岸D.西岸
2022-03-22更新 | 2995次组卷 | 15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东辽二高等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11-12高二下·山西忻州·期中

3 .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
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
3.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
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
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
2022-02-28更新 | 161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8年6月2日 周末培优——《每日一题》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必修2

4 . 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是一种可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设施,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示区域风沙危害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2.图中所示沙障的主要功能是(     
A.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B.治理沙坡头荒漠化
C.防止铁路被风沙掩埋D.防止流沙阻塞黄河

5 . 额尔齐斯河流域畜牧业发达。下图示意额尔齐斯河流域牧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额尔齐斯河流域草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势B.水分C.热量D.土壤
2.图示区域荒漠化严重,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为(     
A.风蚀B.水蚀C.冻融D.溶蚀
3.下列举措中,有利于合理缓解乙牧场荒漠化的是(     
A.种植乔木,改善生态B.打机井,引水灌溉草场
C.设置围栏,禁止放牧D.夏季向甲牧场转场放牧

6 . 下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风沙灾害年内各月灾损指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塔里木盆地春季风沙灾害受损指数高的原因是(     
①沙漠广布,沙源多②气温回暖快,温差大③冬春季节逆温多发④正值农作物幼苗生长
A.①B.②C.③D.④
2.据统计,近30年来,塔里木盆地风沙灾害年出现次数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下列措施利于减缓该趋势的是(     
①发展节水灌溉技术②绿洲外围培育防沙林带③绿洲外围培育灌草带④铺草方格直接提高植被覆盖率
A.①B.②C.③D.④
2022-02-22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浙南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1月)地理试题
11-12高一下·河北衡水·期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完成下面小题。

1.“黑风暴”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D.温室效应加剧
2.“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
2022-02-22更新 | 203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8 .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②环节不畅通可能导致(     
A.洪涝灾害B.海平面上升C.暴雨灾害D.土地荒漠化
2022-02-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河西走廊地区的沙丘地貌以流动沙丘为主(下图),其东西部之间在沙丘地貌演化上的差异,受控于区域尺度的主导风系。当地沙丘往往沿着干河床断续分布或散布于绿洲边缘。在全球性和区域性增温背景下,河西走廊地区沙尘暴事件的发生频率没有像全球沙尘暴一样增加,反而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组合中地理位置与当地主导风向搭配正确的是(     
①河西走廊东北侧——东北风   ②河西走廊东北侧—一西北风
③河西走廊西北侧——西北风   ④河西走廊西北侧—一东北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从沙源角度,河西走廊绿洲边缘流动沙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绿洲内部固定灌丛沙堆植被被破坏B.砾质戈壁及风蚀地提供了丰富沙源
C.废弃的沙质干河床受风力吹扬起沙D.黄土高原土壤受风力作用吹拂至此
3.全球变暖背景下,河西走廊沙尘暴发生频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①湿度增大,沙面粘滞性增强   ②降水减少,地表补给水源减少
③气温升高,地表蒸发量增大   ④风速减小,沙尘释放动力减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塞罕坝海拔1010~1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设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
C.光照较强,昼夜温差较大D.风力较大,气温较低
2.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