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荒漠化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6 道试题

1 . 石漠化和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石漠化是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大于等于30%的土地。下图为我国石漠化土地省区占比统计图和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图示地区石漠化的自然条件是(     
A.降水均匀
B.土壤深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地形平坦开阔
2.导致图示两地土地退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   ②冬春季节多大风   ③过度开垦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1-10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列关于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少雨,大风日多且集中       ②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③水资源利用不当       ④降水多,对土壤冲刷严重
A.②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现象,该现象因影响地下水水位,会导致草甸退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与“肥岛效应”的关系是(     

①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②“肥岛效应”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③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先减弱后增强④“肥岛效应”会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1-01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4 .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
2.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环保意识淡
C.农作物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

5 . 图为澳大利亚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表示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荒漠化、森林锐减
B.海平面上升、酸雨
C.森林锐减、水土流失
D.荒漠化、海平面上升
2.影响该国甲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人类活动B.气候条件
C.植被覆盖D.土壤质地
2023-12-20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

6 . 读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可继续增加
2.导致西北荒漠化扩大的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2023-12-20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7 . 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次生盐渍化D.酸雨危害
2.近几十年来,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化B.降水量异常C.不合理的人类活动D.大面积的污染

8 . 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千沙漠南缘,1961-2018年,该地年平均沙尘暴日数为20.4天,是我国沙尘暴发生频次最多的区域。但近年发生频次呈递减趋势,最大风速减小是沙尘暴发生频次减少的主要原因。下表示意1961-2018年和田地区不同季节沙尘暴发生频次与持续时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沙尘暴发生频次/次9.48.91.40.6
沙尘暴持续时间/分钟11799108127
1.和田地区冬季沙尘暴发生频次少的地表条件是(     
A.地表积雪B.地形平坦C.风力较弱D.地表植被较少
2.相比春季,冬季沙尘暴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天气少B.对流运动活跃C.天气形势较为稳定D.暖锋活动较强
3.该地区沙尘暴发生频次呈递减趋势最可能的人为原因是(     
A.营造阻风墙B.耕地大量减少C.牲畜数量增多D.发展特色林果业

9 . 下图为中亚地区及阿姆河流域水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姆河(     
A.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B.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由西北方向流向东南方向
D.水源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2.阿姆河下游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森林资源锐减C.土地荒漠化D.酸雨

10 .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南与甘肃省西部相邻,总面积4.92×104km2,南部年降水量100mm,北部年降水量30-50mm。该沙漠内形成了以世界上最高大的复合型沙山群及众多内陆湖泊为主的独特景观,其中沙山丘间地共有大小湖泊144个,主要分布在沙漠东南部。沙漠地区植被种类对恢复沙漠植被、稳定沙漠生态系统和防沙治沙具有重要意义。黑河是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河流,最终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居延海。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研究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究发现,巴丹吉林沙漠东南边缘地区植被种类较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多,其原因是(     
A.光热资源丰富B.水分条件较好C.土壤肥力极高D.风沙活动较少
2.受近年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干旱趋势加剧的影响,防沙治沙态势最为严峻的地区是(     
A.河西走廊B.青海湖流域C.北疆地区D.辽河上游
3.为治理黑河中下游地区荒漠化,应着重(     
①保护中下游现有的植被资源②统调流域全部水资源,用于生态恢复
③严禁滥垦、滥牧现象④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