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湿地及其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湿地虽然只占地球陆地表面4%~6%,却蕴藏着全球高达20%~30%的碳物质,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另一方面,湿地又是排向大气中甲烷的最大碳源。黄河三角洲是在黄河和海洋共同作用下形成,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黄河三角洲天然湿地面积显著减少。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位置及湿地碳循环示意图。

(1)说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
(2)分析湿地面积减少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3)说出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可采取的措施。
2024-05-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位于天山北麓,湖盆南、西、北三面环山,西北方向是著名的阿拉山口,山口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落差较大的狭长谷地。艾比湖流域内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不足200mm,降水区域差异较大,多大风,以偏西风为主。下图为艾比湖流域图。

(1)分析艾比湖流域偏西风强劲的原因。
(2)简述艾比湖面积缩小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2024-05-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近60年来,随着农田面积持续增加和种植结构调整,三江平原东部建三江垦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对此有学者建议加大地表水置换补充地下水的力度。下图示意三江平原1956-2019年沼泽湿地和农田面积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近60年来,由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和农田面积变化可知(     
A.沼泽湿地1986-2006年减幅最大B.2006年后水田面积较为稳定
C.1956-1996年沼泽湿地主要开垦为旱田D.1996年后退耕还湿为主
2.为缓解建三江垦区地下水位下降问题,该地区采、补地下水的时间应为(     
A.冬采春补B.春采夏补C.夏采秋补D.秋采冬补
2024-05-13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4 . 读我国某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湿地和农田对应左侧纵坐标,建设用地对应右侧纵坐标),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用地类型面积的变化对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主要影响有(     
①降水量增加②气温变化幅度增大③土壤肥力增加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当地要实现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最需要(     
A.大幅减少建设用地B.大力建设人工湿地
C.关停所有高耗水工业D.积极进行退耕还湿
2024-05-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等4地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三江平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垦荒后,湿地(沼泽)遍地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50多年后国家又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图左为东北地形简图,图右为三江平原历年来耕地变化。

三江平原某农垦区,开垦较晚,面积约1.25万平方千米,人口仅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这里发展了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现代农业,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1)说明该农垦区成为“中国绿色米都”的原因。

2001年国家出台了第一部《湿地保护条例》,目前在三江平原设立的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已达14处,总面积达59.58万公顷。

(2)说明国家在三江平原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草是高等被子植物,根系发达,光合作用效率高,一般生长在浅而清澈的海域。大面积的海草称为海草床,具有维护海岸线及海床稳定、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固碳释氧、缓解气候变化等多重功能。随着近年来海岸带的经济发展,全球海草床快速衰退。我国科研团队在海南岛远离河口的海域开启了海底“种草记”,人工移植海草并采取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形成新的“海底草原”。下图为海草床固碳示意图。

(1)说出海草床衰退的主要人为原因。
(2)分析海草床在稳定海床方面的作用。
(3)据图文分析,海草床衰退后,固碳释氧能力下降的原因。
(4)说出低草和高草两种草类相结合种植方式的优势。
(5)说明科研团队不在河口附近海域种植海草的自然原因。
2024-03-15更新 | 507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地理试题

7 . 呼伦湖是我国北方第一大湖,历史上历经多次扩张和收缩,对湖岸植被优势种的高度、盖度、生物量都有影响。该地区的优势物种从湖边向外依次为碱蓬(嗜盐)、寸草苔(裸露河床优势物种)、芦苇(水生或湿生植被)、羊草、针茅。由于气候干旱等原因,从2000年至2009年,呼伦湖体水位持续下降,与海拉尔河的连通一度中断,成为内陆湖。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恢复湖区湿地。2023年1月,内蒙古呼伦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称:呼伦湖面积比十年前扩大了近5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近年来湖泊面积持续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A.气候变暖冰川融水增多B.引河济湖退耕还草
C.泉水上涌的补给量增多D.环境整治植被增多
2.短期内湖泊面积扩大对湖区物种的影响为(     
A.碱蓬增多B.寸草苔增多C.针茅高度增加D.芦苇盖度增加
3.与扩张期相比,收缩期时的呼伦湖流域(     
①盐度减小②水质恶化③沙化加重④生物量增多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024-02-27更新 | 841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练习试卷

8 . 20世纪90年代,互花米草被作为固滩植物引入黄河三角洲,后来它快速扩张,黄河三角洲开展了大规模的互花米草治理和本地物种碱蓬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碱蓬修复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的上潮间带,某研究团队设计了三组理想情景:a代表互花米草整治前的情景,b代表互花米草完全去除、碱蓬完全覆盖适生范围(即泥沙沉积量),c代表潮间带完全为光滩的情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研究结果总体来看,(     
A.碱蓬的泥沙捕集能力优于互花米草
B.上潮间带在风暴中面临的侵蚀风险较小
C.互花米草去除对下潮间带泥沙沉积影响较大
D.风暴持续时间对潮间带泥沙沉积量影响不大
2.与情景c相比,情景b中下潮间带泥沙沉积量减少是因为(     
A.风暴对泥沙侵蚀增强
B.部分泥沙沉积在上潮间带
C.海水的运动速度加快
D.湿地表面粗糙度降低
3.该研究说明在互花米草整治过程中要注意(     
A.加快互花米草的去除速度
B.加快在中低潮滩种植碱蓬
C.结合地貌有序去除互花米草
D.引入可代替互花米草的植物
2023-12-02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额盆地位于亚欧大陆腹地的北疆,准噶尔盆地西侧,南、北、东三面环山,最高峰2818米,西部敞开。额敏河纵贯盆地中部,最终注入阿拉湖,汛期,额敏河在库鲁斯台草原形成季节性湿地,并有大量野生鱼类借助上涨水势逆水洄游至此繁殖,持续大约两个月。下图为额敏河流域示意图。



(1)说明库鲁斯台草原能形成季节性湿地的条件。
(2)据图描述额敏河的水系特征。
(3)简述额敏河流域水体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4)指出野生鱼类逆水洄游至库鲁斯台草原湿地最可能的时间并用水体相互作用的原理解释原因。
2023-11-2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包头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黄河滩涂湿地,位于包头市南侧、黄河北岸段,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为1020m。汛期湿地面积扩大;汛期过后变成一片沼泽、滩涂地。保护区最南部、紧靠黄河的核心区,占湿地保护区总面积的32.8%,是重点保护区域。与南海子湿地相邻的黄河沿岸曾有广阔的农田,主要种植玉米,但最多“三年一收”。南海子湿地鸟类数量季节差异显著,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下面为包头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示意图。


(1)结合材料指出南海子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
(2)说明南海子湿地相邻的黄河沿岸农田最多“三年一收”的地理背景。
(3)分析南海子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数量冬夏差异显著的主要自然原因。
2023-11-03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