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源资源的开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国,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排放二氧化碳被各种方式抵消)的“双碳”目标,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2000-2018年黄河流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趋势,说法正确的是(     
A.碳排放量呈中游>上游>下游空间分异
B.上游碳排放占比呈上升趋势,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C.中游碳排放占比呈下降趋势,对能源依赖性较弱
D.下游碳排放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2.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地区产业结构C.地区人口总量D.工业技术水平
3.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
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
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
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2-16更新 | 692次组卷 | 1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B.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C.该模式缩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D.该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范围的排放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清洁生产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11-06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5米至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范围内,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时。台湾海峡是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风能资源由该区域向南、北两侧大致呈递减趋势。

材料二:下表为陆上风电与海上风电要素比较。

比较要素

陆上风电

海上风电

风能质量

近地面风速小,切变大

海面风速大,切变小

单个叶片长度

50米

80米

年发电时数

2200小时左右

3000小时以上

建设成本

维护运营成本

建造技术

成熟

不成熟

使用寿命

20年

25年

材料三:海上风电项目在硬件方面主要包括风电机组、风塔及桩基、海底电缆等。海上风电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风机整机组装、运输、风塔建设、海缆铺设)、下游(风电运营和维护)三部分组成。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产业链国产化,叠加产业成熟度和规模效应,我国海上风电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下图示意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构成。



(1)分析台湾海峡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2)与陆上风电相比,我国建设海上风电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加以说明。
(3)简述“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1-05-03更新 | 49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提高当地煤炭产量B.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C.促进相关产业的转移D.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C.解决了当地大气污染物问题D.解决了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2020-10-27更新 | 393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5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国家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同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实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D.产业结构将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6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某煤矿区地处农牧交错带,开矿前其附近某湖泊面积常年保持稳定,开矿后该区域地下水位和湖泊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煤炭的开采,湖泊干涸加快的原因主要是(     
①区域年降水量减少②湖泊渗漏水量增多③地下水补给减少④湖底淤泥厚度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为减缓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涵养地下水B.收集矿井积水,直灌地下水
C.修建人工湖泊,补给地下水D.减少耕地面积,节约地下水

7 .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也呈现增长趋势。下图示意中、印、德、美四国经济体某种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演进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能源最可能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核能
2.德国该能源消费拐点早于美国的直接原因是(     
A.技术先进B.经济发达C.政策推进D.教育领先
3.为降低我国该能源消费总量,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是(     
A.全面控制居民消费量B.增加该能源出口量C.全面推广可再生能源D.推动低碳技术创新

8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省某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由于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表现在(  )
A.促进交通运输网的建设B.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D.提高煤炭生产量
2.有关该地区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减少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处。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如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二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萍乡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什么?
(2)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10 .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C.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2019-06-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必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