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下列不属于我国能源跨区域调配措施的是( )
A.西气东输B.西电东送C.北煤南运D.南水北调
3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处河床的共同特点是 形成了“ ________ ”,分析它们的共同成因________       
(2)P地区是我国 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正常年份,其缺水最严重的季节是________,原因________       
(3)正在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中、东线)是解决P地缺水问题的重大举措,试从工程建设和调水耗能两个方面分析东线的主要优缺点。
2018-07-06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单元测试
4 .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B.①②⑤C.①②④D.①③④
2018-07-05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单元测试
5 . 自1960年开始,咸海水位每年降低20cm,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至2007年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进行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下图所示的“北水南调”工程为比较可行的建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咸海1960年后面积快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猛增,大肆围湖造田B.咸海渔业发展过快
C.入湖河流过度农垦D.大量引咸海水灌溉
2.若实施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则面对的主要困难是
A.地形崎岖,难以施工B.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C.人才短缺,技术困难D.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增加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B.增加咸海流域年降水量
C.减少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产量D.减少额尔齐斯河上游水量

6 .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变化不明显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促进耗水行业发展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供水成本大幅降低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7 .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读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题。

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018-03-0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单元检测
8 .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 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过黄河后可以自流引水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9 .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家重大跨省、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地跨皖豫2省14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1048.68公里。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工程初步拟定多年平均引江水量48.99亿立方米,调入淮河水量26.05亿立方米,水运总量约为10430万吨。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部分区段线路图。


(1)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简述“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性。
(3)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2018-02-05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10 .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的资源前提是市场需求
2017-11-10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地理(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