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澳大利亚墨累河—达令河流域农业发达,为了解决该区水资源不足,该国实施了“东水西调”。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东部甲地乳畜业分布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光照充足D.市场广阔
2.该调水工程对输水沿线及受水区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土壤污染
2022-01-10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2017年11月7日,引江济淮源头取水工程--引江济巢段正式开建,这标志着引江济淮工程进入全线建设阶段。引江济淮工程引长江水经巢湖,穿越江淮分水岭,向淮河补水,以城乡供水和发展航运为主,兼顾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淮河生态环境等功能。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江济淮工程对巢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补充水量②净化水质③延长换水周期④减少生物多样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引江济淮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改变长江口海洋潮汐的规律B.增强长江泥沙向海洋的输送
C.增加长江下游洪涝发生的频率D.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2021-09-14更新 | 35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 高考挑战区
3 .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1)。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图2)。



(1)南四湖湖盆狭长,总体呈西北-东南走向,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     
(2)南四湖及周边地区各景观类型中,1982年面积最大的是     ;1982-2012年间,面积增加最多的景观类型是     
(3)分析1982-2012年间南四湖流域沼泽面积大幅度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4)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5)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2021-04-06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选修)
4 . 读“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是____
(2)“南水北调”是通过对水循环的____环节施加一定的影响而实现的。
(3)“南水北调”规划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四横”自北往南依次是指________________四条河流。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____提水北送。
(5)“南水北调”可实现全程自流的是____线和____线。
(6)“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泥沙向海洋运输
C.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5 .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目前依靠大运河建设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京杭运河北京至长江段河底地势变化特征。
(2)从自流角度说明图示地势变化对南水北调的影响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能会给长江河口区域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始终是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工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专家学者提出“南水西调”工程,即在夏季丰水季节将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澜沧江、怒江等河流的水资源调往青海,甘肃、新疆等省区。下图为“南水西调”部分调水线路分布示意图。



(1)指出影响引水线路走向的因素。
(2)简述“南水西调”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分析“南水西调”工程的修建对新疆社会经济产生的有利影响。
7 . 2014年4月29日,南水北调工程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读“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东线和中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线仅向北京、天津输水,输水量较小B.东线全程需要逐级抽水,且水质较差
C.中线沿途需铺设管道,工程量大D.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不会影响汉江下游
2.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线能有效缓解长江洪涝B.可能促进汉江枯水期水华现象的爆发
C.中线可削减夏季长江的洪峰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
8 .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现实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了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B.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缺水问题
C.减少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D.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促进其经济发展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可以改变调入区的气候类型   ②调水对调出区和调入区都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③可以减少调入区地表水的使用 ④有利于受水区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2020-03-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读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落差自行输送
2.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的改善
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D.以气代煤,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
3.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盐渍化,原因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地下水位较低,河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入侵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
2020-02-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北部地区分布着一半以上的耕地,仅拥有全国1/5的水资源,西北地区仅占全国水资源的4%。2018年,“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引发热议,基本目标是由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调水600亿立方米(超过黄河全年平均水量580亿立方米)至新疆等干旱区,发展2亿亩的灌区和牧场,建20万平方千米的绿洲,以此彻底改善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农业经济增加。该工程全长为6188km,主体工程投资约为4万亿,建设周期约10年,建成后可解决1.5亿人就业。“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1)判断“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其理由。
(2)简述“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可能遇到的困难。
(3)说明调水工程建成后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