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自1960年开始,咸海水位每年降低20cm,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至2007年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进行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下图所示的“北水南调”工程为比较可行的建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咸海1960年后面积快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猛增,大肆围湖造田B.咸海渔业发展过快
C.入湖河流过度农垦D.大量引咸海水灌溉
2.若实施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则面对的主要困难是
A.地形崎岖,难以施工B.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C.人才短缺,技术困难D.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增加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B.增加咸海流域年降水量
C.减少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产量D.减少额尔齐斯河上游水量

2 .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
C.用水结构变化不明显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促进耗水行业发展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供水成本大幅降低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通车,成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高铁,下图是西成高铁及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四川省积极承接东部地区的家具产业转移。目前成都已经拥有2000多家家具企业,年产值到达150亿元,成为全国三大家具产业制造基地之一,成为我国家具的重要集聚区。

材料三     下表为2013—2015年四川省产业结构的组成状况。

(1)影响西成高铁修建的主导因素是        ,修建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是复杂的         和地质条件。

(2)西安所处的地质构造为         ,耕地类型主要是         

(3)图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        ,该工程对受水区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4)根据材料判断目前四川省区域发展处于        阶段,阐述四川省家具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2018-02-20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03

4 . 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

“引江济淮”工程是国家重大跨省、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地跨皖豫2省14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1048.68公里。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工程初步拟定多年平均引江水量48.99亿立方米,调入淮河水量26.05亿立方米,水运总量约为10430万吨。下图为“引江济淮”工程部分区段线路图。


(1)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水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简述“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性。
(3)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2018-02-05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8年11月10日——《每日一题》 人教 必修3-周末培优
5 .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2.图中①⑤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荒漠化、水土流失B.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3.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跨区域的资源前提是市场需求
2017-11-10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18 中国区域联系-备战2021年浙江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6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该调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途多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难以储存
B.沿途工业污水排放量大
C.该工程沿线南高北低,需逐级提水
D.沿途全年高温,蒸发量大
2.该工程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B.土壤次生盐碱化
C.草原退化D.水土流失
2017-10-24更新 | 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二人教版地理试题(A卷)
7 . 2014年4月29日,南水北调工程首场报告会在北京举行,南水北调工程将改善城市供水水质。读“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线路”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东线和中线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线仅向北京、天津输水B.中线沿途需铺设管道,工程量大
C.东线全程都需要逐级抽水,耗能大D.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水质较差
2.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线能有效缓解长江洪涝B.中线可削减夏季长江的洪峰
C.有助于改善北方地区的水质D.可能导致长江口海水倒灌
2017-09-01更新 | 321次组卷 | 5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高二中图版地理试题(A卷)
8 . 关于跨区域的调水,不正确的是(  )
A.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加强四大圈层之间的垂直水汽交换
B.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的含水量
C.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D.可以把输水地区的污染带到受水地区,使输水区的污染减轻
2017-08-25更新 | 126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专项训练

9 . 河道中沙石堆积而成,称碛;用船摆渡过河,曰渡。甲图是我国某区域图,乙图是清朝黄河碛口段干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甲图中引水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水南调B.沿线需逐级抽水
C.带动了调出区产业集聚D.调入区人口容量可能增加
2.关于乙图黄河古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碛上游B.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C.碛可抬升黄河古渡水位D.碛可以使黄河古渡水流加快
3.比较甲图中引水工程的调入区和调出区,其相似的地理特征是(       )
A.农业景观B.地质成因C.汛期长短D.径流量季节变化

10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日正式通水。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调水,沿京广铁路线西侧北上,全程自流,向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供水,沿线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

(1)M为某省会城市,分析该市所在省份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
(2)N河为长江的重要支流,简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N河流域的有利影响。
2017-02-17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