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把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跨流域东调120千米,引到兰州市以北60千米处干旱缺水的秦王川地区,该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自流灌溉工程。这项工程总长205.7千米,有隧洞77座,渡槽29座,倒虹吸3座,可以基本解决秦王川地区28.3万居民的用水问题。下图为引大入秦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引大入秦工程先明峡钢质倒虹吸管横跨两座高山,以107米的巨大落差,成为引水工程中的亚洲之最。该倒虹吸管由两条直径2.694米,长524.802米的平行钢管组成,总重量1 500吨。


(1)简析秦王川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2)说明倒虹吸管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使用倒虹吸管的原因。
(3)分析引大入秦工程建设对秦王川地区发展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12区域自然环境开发与资源跨区域调配

2 . 左图示意汉江流域局部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报道2014年l2月12日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每年可向北京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l/6条黄河。

“石坎梯地”(右图)是汉江流域山区坡耕地整治所采用的一种模式。

(1)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水库下游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2)汉江历史上是航运的“黄金水道”,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其航运地位开始衰

落。简析汉江航运地位衰落的原因。

(3)运用水循环相关知识,分析“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

2016-11-26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 .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如图所示)。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的地段能够自流,有的地段需要人工提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输水线路郑州到石家庄段自流情况表现为( )
A.黄河以南自流
B.黄河以北自流
C.黄河南、北均自流
D.黄河南、北均不自流
2.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
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
C.丹江口地区,云量增加
D.丹江口地区,昼夜温差减小
3.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
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江淮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 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 .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工人打开丹江口水库闸门放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 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丹江口水库集水区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一条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说出名称及其地理意义。

(2)比较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异同点。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向北京、天津等地输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工程对北京的主要影响。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5 . 2013年11月15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正式通水,中线工程预计2014年建成全线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东、中线调水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京杭运河将长江水调往北方,该调水工程会(  )
①加重海河的防洪压力 ②缓解京津地区的地面沉降 
③补充黄河的入海流量 ④增加长江下游的泥沙淤积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以(  )
A.提高华北地区的水运能力
B.带动沿线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C.促进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
D.利用南北地势落差开发水电

6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丹江口水库开闸放水,27日到达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颐和园团城湖,北京市正式通水。江水进入团城湖后,还要通过9个提升泵站加压,“爬高”一百多米,把来水最终送入密云水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走向发生较大的弯曲,最主要原因的是( )
A.避开海拔高的山地,使水能自流而下
B.避开密集的居民点,减少移民搬迁
C.避开大面积耕地,保护有限耕地
D.避开交通线,减少对交通的干扰
2.南水北调的江水最终抽水送入密云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节气候
B.调蓄水源
C.降解污染物
D.保护生物多样性

7 . 2014年12月28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开闸放水,北京市首次接饮长江水,而与之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早在半年前已通水,作为补水工程,此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


据此,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实施“引江济汉”水利工程目的有(  )
①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   ②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灌溉与水运条件   
③缩短长江荆州段至汉江潜江段的水运里程   ④改善长江龙洲垸以下河段的供水条件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③
2.有关图示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洪涝   水循环活跃B.湿地萎缩   人口增长
C.土地沙化     粮棉种植D.河漫滩增多   森林植被破坏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