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结合南水北调西线示意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B.工程路线短,水质好
C.可自流输入华北地区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
2.“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是   (    )
A.减少下游断流天B.减少黄河的含沙量C.减少冬春季径流量D.增加黄河的径流
2 .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耕地面积大 ②人口总数少 ③水资源年际变化小 ④水资源总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9-11-1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3 . 京杭大运河今年将提交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目前申遗工作已进入最为关键的阶段。

1.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下列不正确的是
A.长江、黄河B.海河、黄河
C.闽江、淮河D.钱塘江、海河
2.京杭大运河经过地区的传统民居,下列正确的是
A.阿以旺B.四合院C.吊脚楼D.碉房
3.有关京杭大运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路线
B.连接了我国沿海四大城市群
C.穿越了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亚热带和暖温带
D.经过地区有我国重要的粮、棉、油产区
2019-11-0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上海市闵行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一座重要山脉,山脉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太行山东麓地形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河南是全国农业和人口大省,每年有大量人口外出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随着用工30万人的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建成,吸引了大量原外出务工人员回当地就业。近年来富士康正带动其智能手机全产业链企业落户郑州及周边地市,河南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终端产业基地。


(1)图中A、B两地纬度位置相当,分别位于太行山东西两侧山麓地区。比较A、B两地区冬季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判断图中A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结合山脉走向,从气候角度分析太行山对A地区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太行山东侧的郑州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流域丹江口水库调水至北京、天津的必经之地。分析该调水工程途经郑州对郑州市的意义。
(4)简述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区落户郑州市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2019-08-28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5 . 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引汉济渭,连通渭河和汉水两大水系,统筹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发展,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秦岭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西跨度大,河湖众多,生物物种丰富
B.地处气候过渡带,生态环境多样
C.与南坡相比,秦岭北坡坡面面积大
D.地跨陇、秦、鄂、晋等省
2.关于引汉济渭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陕西省基础性水资源配置工程
B.可能遭遇多条断层破碎带的挑战
C.可基本解决关中地区的缺水问题
D.工程需翻越秦岭提水北送
2019-05-19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考前演练(五)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6 . 读京津冀地区地形和北京气候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冬季盛行__________(填“风向”)风,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
(2)H河流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__,其流量特征是流量较小和__________
(3)图示资源跨区域调配方向指的是_____(填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名称),该区域此类资源匮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
(4)近年来,京津冀在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各地区又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发展了知识型、加工型和资源型三种经济类型,其中天津以发展_____经济为主,其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人民网报道,2018年7月2日京杭运河山东枣庄段因水位下降开始限航。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河段水位此次下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取水增多B.蒸发加剧C.持续干旱D.船舶增加
2.该河段属于南水北调的
A.北线工程B.中线工程C.西线工程D.东线工程
2018-11-06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湖北省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湖北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图中甲、乙、丙、丁四个水利工程中属于丹江口水库的是
A.B.
C.D.
2.影响武汉城市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区位是
A.土壤肥沃
B.气候湿润
C.河流交汇
D.矿产丰富
9 . 自1960年开始,咸海水位每年降低20cm,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至2007年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进行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下图所示的“北水南调”工程为比较可行的建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咸海1960年后面积快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猛增,大肆围湖造田B.咸海渔业发展过快
C.入湖河流过度农垦D.大量引咸海水灌溉
2.若实施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则面对的主要困难是
A.地形崎岖,难以施工B.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C.人才短缺,技术困难D.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图示“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增加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B.增加咸海流域年降水量
C.减少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产量D.减少额尔齐斯河上游水量
10 . 华北地区的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海河流域中上游水库的主要功能是
A.发电B.航运C.供水D.拦沙
2.南水北调中线在京津段最适宜采用的输水方式是
A.利用原来河道B.修建露天水渠C.利用京杭运河D.封闭管道输水
2017-10-17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2017年模拟卷(九)(冲刺版)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