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下图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读图回答下列小小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引水消耗能源最少的是(     
A.甲-乙段B.乙-丙段C.丙-丁段D.丁-戊段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带来的生态意义有(     
①可以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②可以促进对长江水质的关注和保护③可以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④可以防止华北的地面沉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6-30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打通东线穿黄河隧洞,并连接东平湖和鲁北输水干线,实现调引长江水至鲁北地区,同时具备向河北省东部、天津市应急供水的条件。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a、b两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a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但该地区仍然缺水
B.b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缺水较严重
C.a地区以南的地区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以立体农业为主
D.b地区以西的地区以“鱼塘一台田”方式治理低洼地
2.下列关于利用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输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河段黄河含沙量大,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宜采用河床下输水
②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无须提水跨越黄河
③有利于降低东线工程的运营成本
④对技术要求较低,施工难度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6-11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厘米,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如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投资巨大,工期长②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③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④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明显增多D.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提高
2021-05-18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芦台一中、静海一中、蓟州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4 . 贝加尔湖平均湖泊面积3.15万Km2,总蓄水量达23.6万亿m3,平均水深730m,是世界最深的湖泊,每年有5个多月的结冰期。入湖河流达300多条,其中色楞格河贡献的水量最多,仅有安加拉一条河流输出。每年2-3月,贝加尔湖会出现奇妙的冰裂景观——湖面上的冰层裂痕纵横交错、精巧别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打卡。下图示意贝加尔湖冰裂及其地理位置,读图后完成下面小题。

1.对贝加尔湖冰裂现象的形成过程,解释正确的是(     
A.气温上升,湖冰迅速融化B.大风吹动浮冰运动碰撞
C.湖水流动少,局部增温破裂D.昼夜温差大引起湖水膨胀与收缩
2.内蒙古东部水资源短板严重制约了其煤、铁、有色金属等资源禀赋优势的发挥。有学者提出从贝加尔湖引水到内蒙古东部,但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反对者的理由最可能是(     
①地势南高北低,运行成本高
②沿线蒸发损耗大
③线路太长,投资成本高
④沿线冻土广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由引水枢纽、引水隧洞、出口明渠三部分组成。第一期工程于2018年8月24日开通调水。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引水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通河是湟水的支流,但仍从大通河调水的主要原因是(     
A.湟水冰川融水少,水量少B.大通河受人类干扰少,水质好
C.地势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D.湟水谷地人口多,需水量大
2.该工程在地形平坦处采取开明渠的好处有(     
①节约建设成本     ②减少运水成本     
③增加空气湿度     ④保证输水水质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3.“引大济湟”工程对湟水流域的生态影响是(     
A.水土流失加剧B.促进地下水发育
C.提高农业产量D.缓解土壤盐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     
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
B.东部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
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
D.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7 .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1.“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两项工程的实施,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     
A.优化能源消费结构B.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消除污染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2.“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     
A.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B.东线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
C.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D.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2020-08-24更新 | 545次组卷 | 1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1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图一是南水北调中线部分线路及海河流域局部图,图二是流域内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京津段多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占用耕地B.减少渗漏和蒸发
C.缩短线路长度D.减轻土壤盐碱化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对海河产生的影响是(     
A.径流深度持续增加B.河流含沙量呈下降趋势
C.春季下游水量增加D.流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
3.图二中地势较高、较平坦的M地适合观察瞭望。站在M地最不可能看到(     
A.①B.②C.③D.④
2020-06-24更新 | 25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地理试题

9 .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引藏水入疆)、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完成下面小题。

1.“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D.气候条件恶劣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会(   
A.促进新疆地区农牧业持续发展B.加剧长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使河西走廊绿洲区成为湿润区D.因运营成本致沿线用水水费高
2020-05-13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查(一模)地理试题
10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决定三大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地形和水文C.气候和植被D.地形和气候
2.关于丙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平原为主B.多河流的发源地
C.季风气候显著D.均位于湿润地区
3.南水北调中线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有:
①缓解用水紧张②补偿河湖水量③消除水污染④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彻底解决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
B.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C.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D.改善东部地区大气质量
2020-04-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九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线上测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