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B.地形
C.交通D.城市
2.南水北调工程给北方地区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
A.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B.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
C.控制地下漏斗区扩大
D.加快水产养殖业发展
3.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后给沿线带来最不利的影响(  )
A.耕地面积缩减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加剧D.土壤盐碱化加重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成“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天然气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2.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3 .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线路及沿途受水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工程()
A.从根本上解决了受水地区的缺水问题
B.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
C.缓和了华北地区的洪涝灾害
D.消除了京津地区水污染问题
2018-10-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模块诊断地理试题

4 . 读下图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所调配的资源分别是(  )
A.煤炭、铁矿石、木材B.天然气、电力、石油
C.石油、水、煤炭D.天然气、水、电力
2.有专家指出,②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盐碱化,原因是(   )
①沿途有些地区地下水位较低,河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入侵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
3.①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城市分布B.地形起伏C.交通条件D.国际贸易壁垒

5 . 雪山调水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引水资道、开凿隧洞等形式,将向南流入南太平洋的贡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雪山是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的一部分,多双河上、下游落差较大,流程长,流经热带草原、地中海等多种气候区,最后注入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的海口。下图示意雪山调水工程主要路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雪河相比,墨累河(  )
A.同属太平洋水系B.结冰期较短
C.泥沙含量较小D.一年有两次汛期
2.雪山调水工程建成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有(  )
①灌溉 ②发电 ③防洪 ④养殖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3.雪山调水工程对环境影响较大,能使(  )
A.墨累河含沙量变大B.雪河水质变差
C.雪河流域土地沙化加重D.墨累河流域土壤渍化减轻
6 .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和湖北两省交界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列左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图,右图为丹江口水库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丹江口水库成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优势条件的是
A.水库坐落于群山之中,环境优美,水质好
B.库区年降水量大,降水均匀,水源足
C.集水区面积大,库容量大
D.地势高,向华北可自流引水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满足生活用水B.促进工农业发展
C.改善生态环境D.地下水水位上升

7 . 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市石鼓镇上游金沙江右岸取水,沿线经过丽江、昆明、红河等6个州市,终点为红河新坡背。输水总干渠布置隧洞63座,总长607.44千米,占干渠总长的92%。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滇中引水总干渠如此选线的优势不包括
A.充分发挥高差优势,自流引水B.水源地位于上游,水质清洁
C.线路短,工程量小D.水量较大,便于为沿线城镇供水
2.引水工程建成运行后,为滇中地区带来的社会效益表现为
①改善高原湖泊的生态及水环境状况              ②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团结
③有效保障工业生产用水,促进经济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滇中引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方式,有利于
①减少水量蒸发         ②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         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         ④充分保障供水水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北送;中线工程,从大坝加高加固的丹江口水库引水北送。 2017 年 6 月,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达到 100 亿立方米,相当于从南方搬运了 700个西湖。 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东线工程相比,中线工程
A.施工难度小B.沿线人口多C.水质较好D.可调水量大
2.南水北调工程对京津地区的意义主要表现为
A.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B.解决地面沉降问题
C.增加水电装机容量D.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加高加固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库区生态环境B.改善周边土地盐碱化状况
C.增大水库的库容量D.减轻下游地区的水旱灾害
2017-12-0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地理试题
9 . 20141212日,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把(    )富余的水资源,调送到缺水的华北和西北地区。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2017-08-3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10 . 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东调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
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季节分配不均,防治洪涝
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
3.西奈北部调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
A.尼罗河断流B.灌区土地盐碱化
C.降水量增加D.河流含沙量增加
2017-08-07更新 | 69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