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下图为智利部分区域示意图,为改善智利北部地区的缺水状况,智利正在探讨建设从比奥比奥区引水到塔拉帕卡区的“南水北调”工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智利“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最大的月份及自然原因是
A.1月,塔拉帕卡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少
B.1月,塔拉帕卡区农业发展耗水量大
C.7月,比奥比奥区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D.7月,比奥比奥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
2.智利“南水北调”工程一旦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比奥比奥区地下水位明显升高
B.比奥比奥区盐渍化加剧
C.沿线地区湿润度明显增加
D.塔拉帕卡区海水入侵加剧
2 . ①西气东输、②南水北调、③西电东送、④晋煤外运是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上述工程,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有
①增加就业机会             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③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④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西电东送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东西部
A.地域开放程度不同B.能源生产和消费不平衡
C.自然环境的差异大D.人口和城市分布不均匀
4.西电东送对输入地的影响有
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技术水平   
③改善环境质量     
④缓解供电紧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 . 截至2017年2月1日,“南水北调”进京水量突破20亿立方米。两年多来,北京按照“喝、存、补”的原则最大限度用好来水。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施“南水北调”主要是因为
A.居民生活水平不同B.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
C.地域开放程度不同D.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
2.“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导致水质下降B.消除水污染
C.地下水位明显回升D.增加居民生活用水总量
3.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生活用水水质B.加快“南水”入户
C.减少生活污水排放D.引导家庭节约用水
2019-06-14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11月17日《每日一题》必修1 每周一测

4 . 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下图 )的文章,引起广泛热议。该工程设想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旗河”采取“平原开明渠”的好处是
A.沿途可以补充水分B.方便沿途引水灌溉
C.减少路途水源损耗D.减少流经区水污染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
C.气候条件恶劣D.地质环境复杂
3.“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 带来的影响有
A.提高我国西北地区农产品的产量B.改变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C.有效控制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D.增加雅鲁藏布江下游防洪压力

5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为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在太行山的陡坡上修建了坡度很小、蜿蜒曲折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红旗渠(如下图)。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红旗渠干渠景观图
将红旗渠干渠的坡度设计得很小,是为了(       
A.减轻渠水对渠堤的侵蚀
B.增加输水渠的输水流量
C.减少输水渠中的泥沙沉积
D.降低输水工程的建设成本
2019-06-09更新 | 4357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给水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   
A.河流B.气候C.地形D.资金
2.“引江济渭”水利工程利于(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B.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D.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
2019-06-09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0-11高二·浙江宁波·阶段练习
7 .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问题。

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D.输气管道建设
2019-06-07更新 | 82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南水北调工程能给调入区带来                                                                         (  )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2019-05-2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
10-11高二下·广西南宁·期中
名校
9 . 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及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
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
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10 . “引汉济渭”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宝鸡等城市的给水量。


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引汉济渭”工程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B.气候C.地形D.资金
2.“引汉济渭”水利工程利于(   )
①提高社会对汉江水质的关注
②缓解西安等城市的饮用水安全
③缓解渭河下游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问题
④提高渭河流域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