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2016年12月,已累计引南水609亿立方未,其中北京市累计收水19亿立方米。下图为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图中水循环的环节是(   )
A.dB.bC.cD.a
2.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对北京的影响是(   )
A.缓解地下水位下降B.加剧热岛效应强度
C.使水循环速度减慢D.使气候类型多样化
3.南水北调后,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引导居民节约用水D.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 . 我国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项目的是                           
A.南水北调、西电东送B.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C.青藏铁路、西气东输D.青藏铁路、南水北调
3 . 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B.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C.全线可以自流引水D.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2.南水北调工程能给受水区带来(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4 . 按照“多用水多负担”的原则,目前北京市居民实行阶梯水价,分别为每立方米5元、7元和9元三档。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北京市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        )
A.河流频繁改道B.生产用水被严重污染
C.人均水资源少D.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
2.北京市实施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财政收入B.促进节约用水
C.保证供水质量D.提高用水成本
3.为提高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①雨水回收②污水利用③南水北调④迁出耗水工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水资源短缺成为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经济的瓶颈,这说明 (        )
A.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B.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
C.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D.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
2018-11-28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5 . 读“南水北调东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工农业发达,水资源相对不足 
②南方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小 
③华北降水变率小,径流量分布不均 
④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南水北调东线中,不需人工抽水站,可实现自流供水的河段是 (  )
A.长江—淮河段
B.淮河—黄河段
C.淮河—海河段
D.黄河—海河段
3.2013年12月8日,东线一期工程通水,特大城市淄博率先用上了长江水。淄博(  )
A.应大幅度降低水价
B.应减少抽取地下水
C.可大力发展制革业
D.可减少喷滴灌设施
13-14高二上·湖南株洲·阶段练习
名校
6 .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地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2.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2018-11-27更新 | 336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13-14高二上·广东·期末
7 .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题。

1.图中①-③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A.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B.水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D.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
2.对上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改善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8 .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内四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满足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确保了青岛市的稳定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引黄济青工程每年冬季11、12月至次年2月进入引水季节,其原因是 (  )
A.冬季山东降水稀少,青岛缺水最严重
B.冬季黄河水含沙量较低,同时可避开春秋农业用水高峰
C.青岛市冬季工业生产需水量最大
D.冬季黄河流域的降雪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水源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2.引黄济青工程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鱼苗,其主要作用是  (  )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C.为吸引鸟类光临而投放的饵料D.发展生态旅游,供给游客垂钓
3.引黄济青工程最直接的环境作用是  (  )
A.使青岛市民用到了洁净的生活用水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誉
C.减缓了青岛城市地面的下沉和海水的倒灌D.改善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城市的“雾岛效应”
2018-11-05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同步练习
17-18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9 . 2013年5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郑州段,有万只崖沙燕在此筑巢育雏,为了保护这些崖沙燕,工程暂时停工,“停工护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华北平原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次生盐碱化加剧B.水生生物疯长
C.洪涝加剧D.水土流失加剧
2.“停工护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B.整体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
2018-10-10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章末检测(四)-2018版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地理(中图版)

10 . 2014年12月12日,长 1432 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主要对北京、天津及沿线省区供水。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的问题。
B.输水主干河道是京杭大运河。
C.主要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地 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D.工程起点是长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
2.中线输水线路经过的省区简称分别是(        
A.鲁、苏B.豫、冀C.皖、豫D.晋、冀
2018-09-2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