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5 道试题

1 . 珠江三角洲东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3%,而水资源总量是东江近10倍的西江水系开发利用率却仅有1.3%。2022年11月,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全线贯通。据悉,该工程大部分输水隧洞在深40~60m的地下建造。图示意该工程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1.该供水工程调入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A.该区位处东江流域,该流域面积较小,河流径流量较小
B.该区人口稠密,产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
C.该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渗漏严重
D.该区靠近海洋,海水倒灌地下水水质差
2.该供水工程选择西江取水的有利条件是因为西江(     
①距调入区近,工程量小②径流量大,利用率低③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④水位高,可以自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该供水工程主要在40~60m深的地下修建,工程实施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     
A.资金缺口大B.水文地质状况复杂
C.施工区域人口密度大,影响施工D.台风带来大量降水,对工程影响严重
2023-07-07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5 工程建设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2 . 2022年7月7日,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在十堰丹江口市正式开工建设。引江补汉工程是从长江引水至汉江的大型输水工程,工程全长195km,全程采用隧洞输水。下图示意引江补汉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江补汉工程全程采用隧洞输水,主要是因为沿线(     
A.降水量少,蒸发量较大B.地质复杂,地貌多样
C.施工难度小,水可自流D.人口众多,缺水严重
2.引江补汉工程的实施,主要是为了(     
A.提升汉江航运价值B.缓解山东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
C.优化国家水网布局D.保障长江中下游经济持续发展
3.引江补汉工程引水后,水源地(     
A.蓄水速率减缓B.水质变差C.运行水位抬高D.河床变宽
2023-06-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23-24高三·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某水源区示意图。该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水质优良,承担着向陕西渭河平原(引汉济渭工程)调水的任务。引汉济渭工程完成后,西安人民有望喝上汉江水。图中甲地区农业灌溉用水与引汉济渭调水的矛盾突出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3-06-1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暑假高三地理 第12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核心考点
23-24高三·全国·假期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虚拟水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虚拟水资源的调配是在区域资源安全问题导致国家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实施的。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虚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读图,虚拟水资源调配(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决定,有利于资源安全
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增强国家安全
C.有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增强资源安全
D.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增强国家安全
2023-06-16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暑假高三地理 第12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核心考点
23-24高三·全国·假期作业
5 . 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常出现空间不匹配的问题,例如我国存在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空间不匹配的情况,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成为应对措施之一。下图示意我国山西、湖北、河北、黑龙江、西藏五省区的耕地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比重。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沿线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A.甲省水资源短缺缓解,耕地面积扩大B.乙省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比例上升
C.山西省灌溉水量增加,土壤盐碱化加剧D.丙省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收入增加
2023-06-16更新 | 16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暑假高三地理 第12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与产业转移核心考点

6 . 引江济淮工程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运河、江水北送三段。江淮运河段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该段与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通过地下隧道“下穿”输水,而是修建了世界上最大跨度的通水通航渡槽,形成“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图左示意引江济淮工程,图右示意通水通航渡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实施后,调往皖北、豫东的水量最多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引江济淮工程对长江的影响有(     
A.丰富物种基因多样性B.水体自净能力下降C.补充水源与改善水质D.提升河流通航能力
3.与“下穿”输水相比,淠河渡槽的突出优点是(     
A.提高淠河航运价值B.修建成本较低C.保障江淮运河航运D.技术难度更高

7 .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处河道流向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向东流B.②处向北流C.③处向西流D.④处向南流
2.为保障④处河道的水质,应该(     
A.增加①处河道径流量B.关停②处的污染企业
C.保护③处的生态环境D.减少丹江口水库蓄水
2023-06-11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海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8 . 水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或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近期相关学者提出“双下”形水网经济布局构想,有利于我国形成互联、互通、互济的水网经济格品。构建从西南调水至西北的西部调水工程是“双下”形水网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基础,可促进西部经济带协调发展。图示意“T”形、“II”形、“双T”形水网。完成下面小题。


   
1.与“T”形水网及“II”形水网相比,相关学者提出的我国“双T”形水网建设构想主要是基于(     
A.社会经济基础B.生态系统重塑C.现有水网系统D.民族文化振兴
2.从西南调水至西北的西部调水工程可能使(     
A.西南地区水资源枯竭B.西北地区城市等级显著提升
C.沿线土壤盐渍化减轻D.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3.西部调水工程实施进度较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较为恶劣B.技术尚未成熟C.工程难度较大D.投入成本较少

9 . 遂宁市位于涪江、沱江分水岭两侧的丘陵区,为川中老旱区,自古有谚“三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00m³,是四川省人均水平的1/102021年,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首批重大项目之一,拟从射洪市涪江干流金华电站库区取水,贯穿遂宁市的射洪市、大英县、船山区、高新区、安居区,输水至重庆市潼南区,线路总长约144km,其中遂宁段长约119km80%为隧洞。下图为涪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及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遂宁市“三年一大旱,五年一小旱”是该地(             
A.气温高,蒸发量大B.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下渗严重
C.降水不稳定,且地形地貌不利于集水D.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2.与涪江流域其他水库相比,图示工程从金华电站库区取水的主要优势是(        
A.地势高,全程可自流B.水质优良,水量丰富
C.工程量小,节省投资D.人口稀疏,移民数量少
3.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带来的主要影响是利于(     
A.区域协同发展B.提供充足电力
C.缓解洪水泛滥D.扩大湿地面积

10 . 滇中是全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此国家启动滇中引水项目(下图)引金入滇。水源工程从金沙江无坝引水,经引水渠沉沙后,通过地下泵站进入总干渠,沿途输水过程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状况差异化分配水量。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采用无坝引水是为了(     
A.实现全程自流B.增加输水水量C.提升输水水质D.减少生态扰动
2.总干渠沿途分配水量最多的城市是(     
A.楚雄B.昆明C.通海D.蒙自
3.从水源供需方面考虑,该工程建成后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3-05-20更新 | 3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海南省海口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