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5 道试题

1 . 雷州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闻名的苦旱之地。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下图)计划从珠江流域西江干流取水,通过泵站加压,基本采用全线封闭输水方式输水至云浮、茂名、阳江、湛江等地,工程建成后,将系统解决粤西人民用水问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雷州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闻名的苦旱之地的原因是(     
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②蒸发量大③地势起伏大④河流短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分配沿线调配水量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经济结构③人口分布④污染程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3-24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葫芦岛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2 .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工程计划从雅鲁藏布江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等方式,沿青藏高原边缘全程自流,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资金相对欠缺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条件复杂D.气候条件恶劣
3.“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解决塔里木盆地缺水问题

3 . 截至到2021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一期工程已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其中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南水北调在山东省构建起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山东省内输水线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差异B.产业结构C.地势高低D.用水需求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流域的影响有(     
A.减轻汉江上游洪涝灾害B.促进流域内生态环境保护
C.改善汉江下游航运条件D.加剧汉江下游土壤盐碱化

4 . 滇中引水工程(一期)北起丽江石鼓金沙江,南至云南红河州新坡背,输水总干渠全长约664km,其中大部地段采用隧洞+暗渠输水。滇中引水工程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下图为滇中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滇中引水工程大部采用隧洞+暗渠输水,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沿线蒸发量,增加输水量B.地势起伏较大,减少逐级提水
C.缩短线路长度,节省建设资金D.接纳地下水源,提高输水能力
2.滇中引水工程建成后,从供水需求考虑,输水量最大的季节可能出现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滇中引水工程(     
A.线路总体较长B.惠及人口较多C.输水总量较大D.单位造价较高
2023-03-20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热点05 工程建设 -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5 .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辽河出现“东水西沙”的主要原因是(     
①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   ②干流东侧流域面积更广   ③干流西侧流经沙地   ④干流西侧上游地势起伏较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对辽河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A.减少蒸发B.增加地表径流C.减少地下径流D.增加降雨

6 .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2023-02-23更新 | 749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7 . 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农业生产灌溉方式有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但区内差异显著。近年来,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图为2002-2016年高昌区绿洲格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2-2016年本区绿洲格局变化表现为(     
①西部坎儿井灌区明显收缩②西部坎儿井灌区显著扩张③东部联合灌区明显收缩④东部联合灌区显著扩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研究表明,本区部分绿洲规模的扩大是其他绿洲收缩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局部绿洲规模的扩大,绿洲收缩区(     
A.年降水量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地表水量减少D.年蒸发量增大
3.为实现绿洲区域间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区(     
A.西部灌区扩大林草面积B.东部灌区扩大灌溉农业
C.应严禁开采地下水资源D.东、西部合理分配水资源.
2023-02-14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8 . 针对我国西北干旱缺水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即通过建设水量调配重大基础工程,以期跨越“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支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下图为中国“水三线”划分的空间范围及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北地区“水三线”划分的主要自然依据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植被
2.与西北“水三线”的战略意义关联性最小的是(     
A.边疆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
B.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
C.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
D.我国黄河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交通优化线
2023-02-14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东水西调工程是苏联在中亚地区实施的一项调水工程,其主要设想是通过对注入咸海的两大支流——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进行改道,以此来浇灌中亚附近的棉花基地。该工程于1954年正式动工。1967年,这项工程中最长的一条运河——卡拉库姆运河完成建设。图为该运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亚地区发展棉花种植最有利的条件是(     
A.耕地面积广B.年降水量充沛C.光照条件好D.灌溉水源丰富
2.卡拉库姆运河的建成有助于(     
A.提高棉花基地生产量B.改变沿线的气候类型
C.推动当地重工业发展D.根治沿线的用水问题
3.东水西调工程建成后,咸海(     
A.湖区蒸发速度加剧B.湖水盐度逐渐下降C.湖泊面积不断缩减D.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10 . “引渤入新”工程是将渤海的海水引上岸,经内蒙古、甘肃,直至新疆。此设想是通过引用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盆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完成下面小题。

1.有些专家提出,输水管道应由玻璃钢管替代原定的钢管、水泥管,主要是因为玻璃钢管(     
A.输水量更大B.成本更低C.施工更方便D.抗海水腐蚀能力更强
2.若大量引渤海海水,将会对渤海地区造成(     
A.渤海水量减小,海平面下降B.渤海海水盐度升高
C.海水蒸发减弱,降水量减小D.污染物增多,海水污染加重
3.“引渤入新”工程在某些方面饱受争议,其中焦点问题最可能是(     
A.管道铺设难度大,缺少相关技术
B.调水量有限,对缓解新疆缺水的作用小
C.全程均需提水,耗能过多
D.工程线路长,对沿线和新疆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大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