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有专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的次生盐碱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主要由于沿途地区海水入侵所致 ②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的半湿润地区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产生的 ④调水后,地下水位上升,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⑤这些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
2 .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如下图所示)。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的地段能够自流,有的地段需要人工提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对石家庄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C.降低用水的的使用成本D.不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2.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
A.华北地区的台风B.江淮地区梅雨
C.华北地区春旱D.江淮地区伏旱
2017-11-2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黄骅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专家认为: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电力供应紧张,由此,才导致了煤炭和石油的连锁反应。在未来2~3年时间内,中国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及西电东送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不属于缓解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区能源短缺的重大工程的是
A.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C.三峡工程D.西气东输
2.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主要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哪种污染的程度
A.水体B.固体废弃物C.大气D.噪声
2017-11-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4 .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包括(     
A.加剧了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B.改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B.①⑤C.②④D.②⑥
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D.渭河含沙量小,汉江含沙量大
2022-12-25更新 | 39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冀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灌溉农业发达,由于南北部降水差异较大,该州实施了“北水南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该州北部水稻产区分布优势条件是(   
A.热量充足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D.光照丰富
2.实施“北水南调”,可能给该州南部地区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土壤污染加剧
C.土壤肥力流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
2017-07-19更新 | 171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嵊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6 .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如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



1.“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B.①⑤C.②④D.②⑥
2.2020年底,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全线通水。该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入,自西北向东南穿过“旱包子”之称的鄂北岗地,使鄂北地区482万人、469万亩耕地告别干旱缺水历史,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     
A.受水区地处秦岭背风坡,降水少,干旱缺水
B.受水区地处季风区的边缘地带,干旱缺水
C.将解决沿线地区因经济发达而缺水的问题
D.应以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作为实施前提
7 . 2011年8月月底,南水北调中线集中移民工作基本结束,2014年,丹江口水库的水将奔向北京及天津等地。读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工程路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③污染严重,水质差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8 .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调水顺利进京(如图所示)。由于地面起伏,调水过程中,有的地段能够自流,有的地段需要人工提水。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输水线路郑州到石家庄段自流情况表现为( )
A.黄河以南自流
B.黄河以北自流
C.黄河南、北均自流
D.黄河南、北均不自流
2.工程进入常态化运行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京津地区,雾霾减少
B.京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
C.丹江口地区,云量增加
D.丹江口地区,昼夜温差减小
3.根据调水规划,7、8月份调水量相对较小,原因是( )
①江淮地区伏旱 ②江淮地区梅雨③华北地区春旱 ④华北地区夏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 . 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③④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7-02-17更新 | 55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上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10 . 我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ˆ跨境供水项目,输水管道从埃塞俄比亚库伦河谷横穿埃塞俄比亚东部严重干旱地区直至吉布提首都,长达374千米,于2017年6月全线通水。图为东非局部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众多湖泊呈带状分布,其主要成因是(     
A.河流改道,残留成湖B.海盆抬升,残留成湖
C.河道曲折,淤积成湖D.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2.该跨国供水项目带来的影响是(     
A.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B.加剧埃塞俄比亚东部地区的干旱
C.有效解决吉布提的环境问题D.造成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