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3.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2023-02-23更新 | 749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4年高中地理二轮专题巩固训练区域经济发展、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2 . 杭州千岛湖配水工程全长约113km,全线采用隧洞输水。千岛湖湖水为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千岛湖水量相当于三千多个西湖水量,该工程一年取水量可达9.78亿立方米(相当于68个西湖的水量),能够供应杭州近千万百姓日常生活用水。我国某品牌矿泉水生产基地坐落于千岛湖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千岛湖配水工程建设的原因是(     
①杭州降水丰富,但喀斯特地貌使地表水缺乏②杭州经济发展、城市化迅速推进,需水量大③千岛湖水质较好,水量丰富,可供水量稳定④千岛湖环境承载力大,工程建设对其无影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与明渠输水相比,千岛湖配水工程采用隧洞输水的方式可以(     
A.增加湿地B.保证水质C.节省动力D.减少投资
3.配水工程运营后,会(     
A.导致千岛湖生物多样性锐减B.引发沿线土壤盐碱化问题
C.缓解杭州地下水位下降趋势D.引起钱塘江河口盐度升高

3 . 干旱内陆区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农业生产灌溉方式有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但区内差异显著。近年来,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下图为2002-2016年高昌区绿洲格局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2-2016年本区绿洲格局变化表现为(     
①西部坎儿井灌区明显收缩②西部坎儿井灌区显著扩张③东部联合灌区明显收缩④东部联合灌区显著扩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研究表明,本区部分绿洲规模的扩大是其他绿洲收缩的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局部绿洲规模的扩大,绿洲收缩区(     
A.年降水量减少B.地下水位下降C.地表水量减少D.年蒸发量增大
3.为实现绿洲区域间协调、可持续发展,本区(     
A.西部灌区扩大林草面积B.东部灌区扩大灌溉农业
C.应严禁开采地下水资源D.东、西部合理分配水资源.
2023-02-14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旧高考省市高三一模分类汇编——专题3水体运动

4 . 针对我国西北干旱缺水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即通过建设水量调配重大基础工程,以期跨越“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支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国家安全。下图为中国“水三线”划分的空间范围及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北地区“水三线”划分的主要自然依据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植被
2.与西北“水三线”的战略意义关联性最小的是(     
A.边疆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
B.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
C.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
D.我国黄河高质量发展战略的交通优化线
2023-02-14更新 | 279次组卷 | 3卷引用: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5 . 为缓解安徽省淮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2012年11月淮水北调工程开工,并于2017年1月淮水北调工程通过投入使用验收。下图为“淮水北调工程线路承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南部相比,淮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高,地下水位低B.半湿润区,年降水较少
C.夏季伏旱,蒸发旺盛D.湿地稀少,蓄水能力差
2.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淮水北调工程(     
A.可自流,耗能较少B.利用现成河道,投资省
C.水量足,可调水多D.省内统筹,调水矛盾少
3.为缓解缺水困局,除淮水北调外安徽宿州市可采取的长远开源措施是(     
A.引入周边湖泊水B.合理开发地下水
C.开发利用再生水D.实施人工增雨
2023-01-18更新 | 351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3 区域自然环境、资源利用与国家安全(6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末

6 . “引哈济党”是《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从大哈尔腾河跨流域适度调水到党河水库。党河南山位于党河与大哈尔腾河之间,工程区横跨党河南山,是整个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下图为“引哈济党”工程设计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哈济党”调水工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     
A.农业用水B.生活用水C.工业用水D.生态用水
2.推测“引哈济党”工程的最佳调水时间为(     
A.1~3月B.4~9月C.10~12月D.12~次年2月
3.方案二线路较方案一线路短,但有专家却认为方案一是较优方案。其依据可能是(     
A.全程实现自流B.可调水量较大C.施工难度较小D.沿线水质较好
2023-01-12更新 | 704次组卷 | 7卷引用: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7 .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不匹配,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实现资源均衡利用是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主要手段。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下游湖北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两省,北京、天津两市。图示意沿线四省市2015年1月~2018年3月供生活用水的各分水口实际监测数据,得到四省市水资源分配量占比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地区大流量时间段是(     
A.1~3月B.4~6月
C.7~9月D.10~12月
2.自2016年后,从调水安全运行的角度考虑,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沿线地区水资源分配减少。出现此现象主要是由于(     
A.南方水库水量少B.北方河道结冰
C.北方地区降雨多D.沿途需水量减少

8 . 下图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①和③工程的运输方式,具有共性的是(     
A.管道运输B.水陆联运C.高压输电D.航空运输
2.④工程可能加重沿途某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成因是沿途(     
①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有些地区潜水面上升   ②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冬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有大量海水的入侵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3.②工程对于区域发展的意义是(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根本上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可以实现“东西部双赢”,根本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状况
D.促进沿线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改善

9 . “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下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意义包括(     
A.加剧了西安的用水紧张状况B.改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
C.缓解汉江流域的旱涝灾害D.增加关中平原灌溉面积
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B.①⑤C.②④D.②⑥
3.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冬季汉江无结冰现象,渭河有结冰现象D.渭河含沙量小,汉江含沙量大
2022-12-25更新 | 396次组卷 | 5卷引用: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课堂(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0 . 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土地和耕地面积大②人口少③水资源利用率高④水资源总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线方案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东、中、西线调水线路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C.西线方案的调水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大致相同
D.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问题
2022-12-19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湘教版2019A卷)-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