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0 道试题

1 . 位于埃及西北部沙漠中的盖塔拉洼地(下图),最低处海拔-133m。近年来,为发展渔业生产,人们通过挖掘隧道,采用中国专利技术的高速输水管道系统,实现无动力引入地中海海水,并利用下沉式网箱养殖方式,在洼地成功建立了“沙漠渔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建造“沙漠渔场”的过程中,通过挖掘隧道的形式引水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减少水分蒸发B.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C.防止引水中下渗损耗D.降低沙尘淤积河道
2.随着“沙漠渔场”的出现,洼地环境也慢慢发生了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围土地盐碱化加剧B.绿洲农业供水量增加
C.沙漠地区降水量大幅增加D.地下水的盐度大幅下降
2022-06-04更新 | 136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2 . “胶东引黄调水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输水线路长482km,解决了71万人的吃水困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被称为齐鲁大上的“黄金之渠”。下图示意“胶东引黄调水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综合考虑黄河流域的用水状况,“胶东引黄调水工程”调水时间一般选择在(     
A.3~5月份B.6~8月份
C.9~11月份D.12月至次年2月
2.“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对胶东半岛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增加森林覆盖率B.减缓地面下沉
C.减少了大气污染D.加剧水土流失
3.“胶东引黄调水工程”对胶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减轻土地盐碱化B.提高城市等级C.促进工农业发展D.改善环境质量
2022-06-03更新 | 1171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卷(二)文综地理试题

3 . 2021年1月22日至30日,鄂北水资源配置一期工程(如下图)实现全线试通水。鄂北水资源起点为丹江口水库,终点为大悟县。工程向沿线襄阳、随州、孝感等地区482万人口、380万亩耕地供水,年均引水7.7亿立方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特征是(     
A.工程需逐级抽水东送B.彻底解决鄂北的旱情
C.调水水量季节变化小D.沿线地区水污染严重
2.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的影响是(     
A.造成调出区水资源枯竭B.加剧沿线土壤盐渍化
C.根治沿线地区水质污染D.保障鄂北地区水安全
2022-05-25更新 | 664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地理试题

4 . 至2021年,北京地区地下水水位实现连续6年回升。下图为2021年11月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位年内变化幅度回升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北京市地下水位回升的主要原因有(     
①疏浚河道,增加河流径流总量
②南水北调,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③生态回补,保证河水全年贯通
④外迁人口,减少城市用水总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北京地区地下水位连续回升的积极影响是(     
A.减小地质灾害隐患B.降低海水倒灌风险
C.减少旱、涝灾害发生D.减弱土壤盐碱化程度
2022-05-22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联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5 .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计划把长江上游的水调往黄河上游,主要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目前尚未开工。完成下面小题。

1.若西线工程建成,将对输入地生态环境生产的影响是(     
A.减轻土地沙漠化B.减轻土壤盐碱化
C.减少河流径流量D.减少水资源浪费
2.与东线工程相比,西线工程的相对劣势主要是(     
A.水质条件差B.引水速度慢C.建设成本高D.引水线路长
2022-05-21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
21-22高二下·浙江·期中

6 . 下图为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茱水源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水源区的供水目的地是(     
①北京②天津③山东④内蒙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该调水工程对汉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汉江汛期出现的季节B.促使汉江的泥沙向长江输送
C.大大提高汉江的航运价值D.提高社会对汉江水质的关注
2022-05-02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7 . 2021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周年。7年来,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已累计调水约494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达1.4亿人。其中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超44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在山东省构建起了“T”字形输水大动脉。下图示意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工程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因素中,对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调水量差异影响最大的是(     
A.调入地的需求B.源地水量C.源地水质D.输水距离
2.山东省东西向输水线路反映了省内东西方向(     
A.降水量的差异B.水资源储量的差异
C.地势高低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3.南水北调对丹江口水库库区的影响是(     
A.土地盐碱化加重B.水土保持林增加
C.水污染问题加剧D.局部气候变干燥
2022-04-22更新 | 40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河南省南阳信阳等五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8 . 引江济淮工程(下图)是我国继南水北调、三峡水利枢纽之后的又一项壮举。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按照国内输水工程的经验通过地下隧洞“下穿”输水,而是将原淠河总干渠载弯取直,建设了一座从引江济淮主河道凌空而过的渡槽水桥,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有船”的水上立交奇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输水线路经过巢湖的原因是(     
A.接受巢湖补水,增加输水量B.利用既有水道,减少建设难度
C.利用巢湖净水,提高北调水质D.连接沿岸城市,发挥供水作用
2.输水线路在与淠河总干渠交会时,没有采用“下穿”方式的原因是(     
A.技术难度大B.地质条件复杂C.建设成本高D.工程作用受限
2022-03-26更新 | 1147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日照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9 . 2020年7月20日,TBM1标隧洞的全线贯通,标志着大水网中部黄工程201km的总干线全线贯通。中部引黄工程99%为地下工程,其中隧洞建设总长度501.5km。下图为引黄入晋调水工程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部引黄调水工程采用隧洞调水的目的是(     
①减少蒸发②增加下渗,回补地下水③改善沿线生态环境④保障水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沿线所建的多个水库对引黄入晋调水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使调水总量增加B.增加落差,自流输水
C.维持生物多样性D.调节输水量的变化

10 . 陕西省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地处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仅为陕南汉江流域的约四分之一。正在建设中的引汉济渭工程通过长约98公里的自流输水隧洞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陕南地区与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出现较大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流域形状D.海拔高度
2.将汉江流域的水调至渭河流域采用自流输水隧洞有利于(     
①节约投资成本②缩短建设周期③降低运营成本④克服地形屏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